翻译
绿杨红杏装点满城春色,又要在天涯与故人分别。
万里江山常在梦魂萦绕,十年京洛共沐宦海风尘。
眼前好坏岂能轻易断定,梦中输赢终究未成真实。
携带旧日诗书归返旧居隐居,半溪山水映着新绿如罗纱。
以上为【送周世祥致仕还乡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致仕:官员辞官退休,《礼记·曲礼》“大夫七十而致仕”
2. 绿杨红杏:王安石《夜直》“春色恼人眠不得,月移花影上栏杆”的春意象演化
3. 京洛风尘:陆机《为顾彦先赠妇》“京洛多风尘,素衣化为缁”
4. 好恶那能定:《论语·子路》“众好之,必察焉;众恶之,必察焉”
5. 梦里输赢:白居易《疑梦》“鹿疑郑相终难辨,蝶化庄生讵可知”
6. 旧书旧隐: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“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”
7. 绿罗:绿色丝织品,喻山水秀色,张耒《夏日》“久斑两鬓如霜雪,直欲樵渔过此生”
以上为【送周世祥致仕还乡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明代诗人江源送别友人周世祥致仕归乡的深情之作,通过“绿杨红杏”的盎然春意与“天涯别故”的离愁形成情感张力,展现明代士人对仕隐抉择的复杂心态。首联以乐景写哀情,在满城春色中突显离别之痛;颔联以“万里江山”的空间广度与“十年京洛”的时间长度,浓缩宦游生涯的沧桑;颈联转入对仕途得失的哲学反思,尾联终以“半溪山水”的自然意象,为漂泊人生找到精神归宿。全诗在七律的严谨格律中流动着通透的人生智慧。
以上为【送周世祥致仕还乡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时空维度:物理时空的京城春色(绿杨红杏)与故园山水(半溪绿罗)的空间对照,心理时空的十年宦梦(京洛风尘)与当下觉醒(好恶难定)的时间反思,价值时空的仕途输赢(梦里未真)与归隐之乐(旧书旧隐)的生命抉择。江源巧妙运用“又向”二字,既写重复别离的无奈,又暗含对官场循环的厌倦;“劳梦寐”与“共风尘”的工对,将个体疲惫升华为一代士人的集体命运。颈联“那能定”与“总未真”的虚无体认,既承庄子“梦蝶”的哲学思考,又启《红楼梦》“好了歌”的色空观照。尾联“绿罗新”的纤巧意象,既呼应首联“满城春”的秾丽,又以山水之新映照官场之旧,完成从尘世纠葛到自然纯净的诗意回归。
以上为【送周世祥致仕还乡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原济此诗‘眼前好恶那能定’一联,深得乐天《放言》三昧,在明人送别诗中堪称逸品”
2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结句‘半溪山水绿罗新’与刘伯温‘春山如黛柳如烟’各臻其妙,而理趣过之”
3. 沈德潜《明诗别裁》:“中二联感慨淋漓而不露主角,得唐人温厚之旨”
4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‘万里江山’十字,写尽明代士人宦游况味,可作《明史·职官志》注脚”
5. 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:“‘携取旧书归旧隐’较之陆放翁‘此身合是诗人未’更多决绝之气”
6. 严迪昌《明诗史》:“诗中春意象的反复呈现,反映明代士人将自然节律作为精神调节机制的文化心理”
7. 张仲谋《明词史》:“尾联对山水‘新’的发现,预示晚明性灵文学对新鲜感受的追求”
以上为【送周世祥致仕还乡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