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一枝繁盛如雪的梨花低垂在墙东,千万株艳红的桃花终究徒然绽放。
明月夜下令人柔肠寸断难以自持,梨花如素衣女子佩戴珠玉般倚风而立。
以上为【梨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顾璘:明代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,工诗文,善用自然意象寄托情感。
2. 繁雪:形容梨花如雪般繁密洁白,暗合“梨花似雪”传统意象。
3. 亚墙东:低垂贴近墙东,状梨花枝条俯垂之态。
4. 夭桃:艳丽的桃花,语出《诗经·周南·桃之夭夭》。
5. 枉自红:徒然艳红,暗含对艳俗之美的否定。
6. 肠断:极言情感触动之深,此处因梨花清冷之美而生怅惘。
7. 明月夜:强化梨花“月下美人”的意象,呼应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传统。
8. 缟衣:素白绢衣,喻梨花在月下的清冷色泽。
9. 珠佩:珍珠装饰的玉佩,喻花瓣如珠玉缀成,状其莹润质感。
10. 倚微风:拟人化描写,赋予梨花柔美动态与孤高风骨。
以上为【梨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梨花为咏,通过对比桃花与梨花的意象,抒发对清雅高洁之美的推崇。首句“繁雪”暗喻梨花之洁白繁茂,次句“夭桃枉自红”以桃花的艳俗反衬梨花的素雅。后两句转写夜景,以“肠断”“缟衣珠佩”赋予梨花人格化的孤寂与清丽,尾句“倚微风”更以动态描写强化其柔美风姿。全诗语言清丽,意象鲜明,在传统咏物中寄寓审美理想,体现明代文人对自然意象的细腻捕捉与人格化投射。
以上为【梨花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紧扣梨花特质,以对比与拟人手法层层递进。首句“繁雪”起笔,既状其色又显其势;次句“夭桃枉自红”陡转,通过色彩与品格的对比,确立梨花超然地位。后两句由昼入夜,以“肠断”引出月下梨花的摄人之美,“缟衣珠佩”既写视觉清冷,又暗含听觉联想(珠佩叮咚),虚实相生。尾句“倚微风”收束全篇,静态与动态交融,既突出梨花的柔婉风姿,又暗喻诗人孤高不群之志。全诗无一“愁”字,而愁绪自现;无一“美”字,而美韵自成,深得咏物含蓄之妙。
以上为【梨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明史·文苑传》:“顾璘诗清丽有思,此诗(《梨花》)尤工于物象之写,而寄意深远。”
2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卷十四:“咏梨花者多矣,顾氏‘缟衣珠佩’一联,独得其神。”
3.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一百七十一:“璘诗多写自然之趣,此篇以物喻人,不着痕迹。”
4. 清代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评此诗:“咏物能脱化,不粘不脱,得古人神髓。”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顾璘善以俗语入诗,‘繁雪’‘夭桃’皆熟典,而用之翻新,自有高格。”
6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(第三卷):“此诗通过桃花与梨花的对比,体现明代文人对清雅审美的追求。”
以上为【梨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