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新年伊始,天气晴好格外令人欣喜;雨后初晴,暖意随即相伴而来。
树木喜爱朝阳缓缓升起的光辉映照,青草欣悦和煦春风的轻柔吹拂。
远处的山峦在青色雾霭中若隐若现,平静的池塘泛起层层绿色涟漪。
沿着原野,车马轻快健行,恰好适宜帝王巡省四方、体察民情。
以上为【新晴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顾璘(1476–1545):字华玉,号东桥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明代文学家、官员,“前七子”复古运动之外的重要文人,官至南京刑部尚书。
2. 献岁:指农历新年伊始。“献”有进献、开始之意,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载。”后以“献岁”泛指年初。
3. 新晴:雨雪初停,天空放晴。
4. 迟旭:缓缓升起的朝阳。“迟”非迟缓,而是从容徐升之意,含温柔之感。
5. 惠风:和煦的春风,《文选·兰亭集序》有“惠风和畅”之句。
6. 远岫(xiù):远处的峰峦。“岫”指山或山洞,此处指山。
7. 青霭:青色的云气或薄雾,常见于山水描写。
8. 平池荡绿漪:平静的池水泛起绿色波纹。“漪”指细小波浪。
9. 缘原:沿着原野。“缘”意为沿循。
10. 省方:古代帝王巡行四方,考察民情、宣示德政。《易·观卦》:“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”
以上为【新晴】的注释。
评析
顾璘《新晴》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台阁体风格诗作,描绘新春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,并巧妙融入“省方”(帝王巡视)的政治寓意。全诗语言清丽工稳,对仗精整,意象明净,既展现自然之生机,又暗含政通人和的理想图景。虽有颂圣色彩,但情感真挚,不显浮夸,体现了作者作为士大夫对时序更替与国家治理双重关注的儒者情怀。
以上为【新晴】的评析。
赏析
《新晴》以“晴”为眼,贯穿全篇。首联点题,“献岁晴偏好”既合节令又带喜庆,“新晴暖即随”则写出气候之宜人,奠定全诗明朗基调。颔联拟人化写物:“树怜”“草爱”,赋予草木以情感,实则折射诗人对春光的珍爱,亦见其细腻观察。颈联转写远景与近景:远山含霭,层次朦胧;平池漾绿,动态轻盈,一“分”一“荡”,动静相生,色彩清雅,构成一幅工致的春日水墨。尾联由景及政,“车马健”暗示道路通畅、国力强盛,“偏与省方宜”则自然引出帝王巡狩之典,将自然之“晴”升华为政治之“清”,体现儒家“天人感应”的理想秩序。全诗格律严谨,用词典雅而不晦涩,在明代中期诗坛中属清正平和之作,虽无激烈情感,却自有雍容气象。
以上为【新晴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顾华玉诗集》卷十五收录此诗,题为《新晴》,作于嘉靖年间作者任南京官职期间。
2. 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评顾璘诗:“华玉诗温润典则,有台阁之体,而无啴缓之弊。”
3. 清·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二十八:“东桥五言,清丽婉转,得盛唐遗意,如《新晴》诸作,可入《唐贤三昧》。”
4. 《列朝诗集》甲集卷十六(钱谦益编):“璘诗和平温厚,不失馆阁体度,而时有秀色可观。”
5. 近人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丙签卷八:“顾东桥诗不事雕琢,而气格自高,《新晴》一章,可谓春容典雅。”
以上为【新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