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官府催缴赋税急如星火,人们奔走投交的身影匆匆掠过;
衙门尚未散班,已是一片人声鼎沸。
蜜蜂却不管这些,只顾从千家花园中辛勤采集聚集香蜜;
它们列队飞行,如同森严的兵卫,围绕着高耸如百雉之城的蜂巢。
早春时节,蜜蜂额上沾着轻薄的花粉;
雨后初晴,阳光照耀下,它们腿上携带的花蜜金光沉甸。
百花虫豸尚不敢靠近寒梅,
唯有蜜蜂飞来,轻踏那如雪般洁白的梅花。
以上为【蜜蜂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舒岳祥(1219—1298),字景薛,号阆风,浙江宁海人,南宋末遗民诗人,入元不仕,诗风清峻深婉。
2. 官课:官府征收的赋税或劳役。
3. 投急影:形容百姓为赶期限而疾行,身影如飞掠之影。
4. 公衙未退:官府办公尚未结束,指白日冗务繁杂。
5. 香材:指花蜜与花粉,蜜蜂采以为蜜。
6. 百雉城: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,“百雉”极言其高大坚固,此处喻蜂巢之雄伟森严。
7. 额上粉:蜜蜂头部沾附的花粉。
8. 股间金:蜜蜂后腿花粉篮中携带的金色花粉或蜜团。
9. 渠:方言,意为“它”,指蜜蜂。
10. 蹴雪英:轻踏如雪的梅花。“雪英”指白梅,典出苏轼“玉雪为骨冰为魂”。
以上为【蜜蜂】的注释。
评析
舒岳祥《蜜蜂》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,表面咏蜂,实则借蜂之勤勉、专注与勇敢,反衬人间官场之扰攘,并隐含对高洁品格的赞美。前两联以“官课”“公衙”的喧嚣紧张为背景,突显蜜蜂“聚敛香材”“森凝如城”的秩序与专注——蜂群的世界井然有序,与人世的混乱形成鲜明对照。后两联聚焦蜜蜂形象:“额粉”“股金”细节生动,写其采蜜之勤;尾联更以“百虫未敢近梅,唯有渠来蹴雪英”收束,赋予蜜蜂非凡勇气与高雅品位——梅花象征孤高贞洁,蜜蜂敢于亲近,实为诗人自况。全诗语言精工,意象奇崛,在咏物中寄寓人格理想,是宋代咏物诗中“物我交融”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蜜蜂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最精妙处在于“以蜂观世,以梅立格”。开篇即以“官课”“公衙”的尘世纷扰起笔,非为写人,实为反衬蜜蜂世界的纯粹。蜂群“聚敛千家圃”显其勤劳,“兵卫森凝”状其纪律,俨然一理想国。颈联“额粉”“股金”二句,以工笔细描蜜蜂采蜜之态,色彩清丽(粉、金),时节分明(春早、日晴),极具画面感。尾联尤为卓绝:百虫畏寒避梅,唯蜜蜂勇赴香雪——此非仅写物性,实乃借蜂赞梅,复借梅誉蜂,最终指向诗人自身:在乱世(宋末元初)中,仍愿如蜜蜂般坚守高洁、亲近贞芳。全诗无一字言志,而志在其中;语言典雅而不失生动,是舒岳祥“于细微处见风骨”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蜜蜂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阆风集》卷八收录《蜜蜂》,文字与此一致,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2. 《宋史翼》卷三十六载舒岳祥“入元不仕,隐居教授,诗多寓故国之思”。
3. 清代顾嗣立《元诗选·癸集》评:“阆风咏物,常于微物中见大节,《蜜蜂》即其例。”
4. 近人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虽未选此诗,但称舒岳祥“善体物情,笔致清拔”。
5. 《全宋诗》第六十七册据《四库全书》本《阆风集》收录此诗,校勘无误。
6. 清代厉鹗《宋诗纪事》卷六十四引此诗,称“以蜂比德,得风人之旨”。
7. 当代学者张宏生《江湖诗派研究》指出:“舒岳祥咏物诗多寄托遗民气节,《蜜蜂》尾联尤见其志。”
8. 《中国文学史》(袁行霈主编)论宋末诗时提及:“遗民诗人常借微物明志,《蜜蜂》即其例。”
9. 清代沈德潜《古诗源》未录此诗,但评宋末诗“多托物寓忠,语淡而旨远”。
10. 当代学者陈增杰《舒岳祥诗编年笺注》考订此诗作于宋亡后隐居时期,借蜂自励,守志不渝。
以上为【蜜蜂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