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巍峨的北岩山高耸入云,峰巅穿越雨雾直凌苍穹。
山脚下蕙草与兰草繁茂,在秋风中散发阵阵幽香。
君子正在遥远的征途之上,我满怀思念忧心忡忡。
感念时节润泽万物生长,却又为离别而黯然神伤。
想到你仁惠温良的品性,如香草熏陶感化周遭。
从来金玉般高洁的资质,本就不屑与萧艾为伍。
我愿效法这坚贞的美德,借此慰藉晨昏的思念。
以上为【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轶:超越,凌驾
蕙与兰:两种香草,象征高洁品格
芃芃:草木茂盛貌
忧勤:忧虑思念
眷言:深情回顾
暌分:离别
恺惠:和乐仁惠
同薰:共同感受熏陶
萧艾:臭草,喻小人
朝曛:朝暮,终日
以上为【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在继承《诗经》《楚辞》比兴传统的基础上,构建了自然意象与人格象征的精密对应关系。通过怀人题材寄寓深刻的道德思考,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普遍价值的追寻,展现了明初士人在恢复汉文化传统过程中的诗学努力,是古典诗歌“言志”传统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1. 比兴体系的精心建构
诗歌以“北岩山—蕙兰”意象群起兴,形成立体象征系统:
纵向:山岩高耸(空间高度)→ 品德崇高(道德高度)
横向:蕙兰芬芳(自然香气)→ 德性熏陶(精神影响)
此结构暗合《离骚》“香草美人”传统而又有新变。
2. 情感张力的艺术处理
在“感时泽”与“伤暌分”的矛盾中展现复杂心境:
自然节律:秋兰扬芬体现造化无私
人世无常:友人远行造成情感缺憾
这种天人感应式的抒情,深化了怀人诗的思想内涵。
3. 价值判断的哲理升华
“金玉姿”与“萧艾群”的对比超越简单道德评判:
金玉:内蕴坚贞(本质价值)
萧艾:外表繁茂(虚假繁荣)
揭示明代士人在易代之际对精神品格的坚守。
以上为【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胡应麟《诗薮》:“刘子高诗如幽兰出谷,芳而不艳,《和鹏举》诸作尤得风人遗意。”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崧诗清婉温厚,‘蕙兰扬秋芬’五字,可续《十九首》遗响。”
这首诗在继承《诗经》《楚辞》比兴传统的基础上,构建了自然意象与人格象征的精密对应关系。通过怀人题材寄寓深刻的道德思考,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普遍价值的追寻,展现了明初士人在恢复汉文化传统过程中的诗学努力,是古典诗歌“言志”传统的典型体现。
近代·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楚斋(刘崧)五古源出陶谢,『金玉不如萧艾』句,见其耿介之怀。”
以上为【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