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夕阳催促着双林寺的离别景致,
相聚数日的饯行筵席刚刚开启。
周汉两朝遗迹难以题咏尽述,
遍览河嵩胜景直到倦怠方归。
尘世中老来计议自叹如浮梗,
笛声里春意幽怨如《落梅花》。
更思念法曹远行的旌旗,
梁苑因何事竟未盼得君回。
以上为【杨郡丞伯寅张别驾威仲寺中饯别周节推尚占之大梁未旋怅然赋此】的翻译。
注释
郡丞、别驾、节推、法曹:均为明代地方官职
双林:佛寺代称,典出释迦牟尼涅槃处
祖席:饯行宴席
周汉两朝:洛阳为东周、东汉都城,遗迹众多
河嵩:黄河与嵩山,代指中原形胜
浮梗:化用《战国策》土偶与桃梗典故,喻漂泊
落梅:笛曲《梅花落》,亦暗用李白“黄鹤楼中吹玉笛”诗意
菟园:梁孝王兔园,借指大梁(开封)名胜
以上为【杨郡丞伯寅张别驾威仲寺中饯别周节推尚占之大梁未旋怅然赋此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未竟的饯别为切入点,在时空交错中抒写深沉别情。首联以“夕阳催行色”与“相逢祖席”的矛盾,奠定怅惘基调;颔联通过“周汉两朝”的历史纵深与“河嵩独览”的空间广度,拓展诗意境界;颈联转写自身“浮梗”命运与笛怨春声,物我交融;尾联以“征旆远”“未归来”的悬想,完成对友人的绵长思念。全诗在工整对仗中见流动气韵,体现明诗融盛唐气象与个人感怀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杨郡丞伯寅张别驾威仲寺中饯别周节推尚占之大梁未旋怅然赋此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创作于谢榛游历中原期间,展现了后七子领袖的诗学造诣。诗人巧妙运用三重时空维度:首联“夕阳催”与“相逢开”构成当下时间的矛盾张力;颔联“周汉两朝”将现实行旅嵌入历史长河,在“题不尽”与“倦方回”的对照中暗含文明兴衰之叹;颈联“尘中老计”与“笛里春声”则是个体生命时间与自然节律的碰撞。尾联最见匠心:本是为周节推饯行,却因友人“未旋”而转向对“法曹征旆”的牵挂,这种“缺席的饯别”新颖独特,在期待与失望间产生强烈艺术效果。诗中“浮梗”“落梅”等意象既承杜甫沉郁顿挫之风,又带李商隐朦胧凄美之韵,而“菟园”典故的运用,更将梁孝王文人集团与当下交游相映照,在历史回响中深化了知音难聚的主题。
以上为【杨郡丞伯寅张别驾威仲寺中饯别周节推尚占之大梁未旋怅然赋此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七:“茂秦《饯别》诸作,气格高华,‘周汉两朝题不尽,河嵩独览倦方回’,深得杜陵句法。”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卷十三:“谢榛七律最工,如‘尘中老计嗟浮梗,笛里春声怨落梅’,飒飒然空堂秋气。”
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卷八:“四溟‘周汉’一联,苍凉悲壮,结问菟园,余情袅袅。”
以上为【杨郡丞伯寅张别驾威仲寺中饯别周节推尚占之大梁未旋怅然赋此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