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春日的太阳缓缓升起,白昼仿佛没有尽头,
我在北窗下高枕而卧,心境远超上古的羲皇。
若问春色最动人的时刻在何处?
恰是啼鸟一声划破寂静,惊醒了悠长的幽梦。
以上为【春色最佳呈梦锡】的翻译。
注释
迟迟:形容阳光舒缓柔和。
未央:未尽,未到极致。
北窗高枕:化用陶渊明《与子俨等疏》“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”之典,喻隐逸之乐。
羲皇:伏羲氏,代表淳朴自然的上古时代。
啼鸟一声:以鸟鸣点睛春色,暗含动静相生的哲理。
以上为【春色最佳呈梦锡】的注释。
评析
典故化用:借陶渊明“羲皇上人”之典,暗合隐逸主题。
以声衬静:啼鸟一声反衬出春日的宁静悠长,深得王维“鸟鸣山更幽”之妙。
虚实相生:由实景(红日、北窗)转入虚境(幽梦),拓展了诗意空间。
留白手法:末句戛然而止,春色“最佳处”的答案留待读者品味,余韵悠长。
以上为【春色最佳呈梦锡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春日慵懒的时光为背景,通过“红日迟迟”“北窗高枕”等意象,勾勒出诗人超脱尘俗的姿态。前两句写静态的闲适,后两句以啼鸟惊梦转折,将春色的“最佳”定格于梦境与现实的交汇处——鸟鸣虽打破了宁静,却更深化了春日的幽邃意境。
诗人巧妙运用对比:白昼的漫长与鸟鸣的刹那、高卧的傲然与梦醒的恍然,在矛盾中烘托出春色的鲜活与生命的感悟。全诗语言简淡,却蕴含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察,展现了宋诗理趣与情韵交融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春色最佳呈梦锡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平仲此诗,淡而有味,似陶家遗响。”
近人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以片刻鸟鸣写尽春意,与唐人‘春眠不觉晓’异曲同工,而理趣过之。”
现代学者张鸣《宋诗选》:“北窗高卧的傲然与啼鸟惊梦的微妙对照,揭示了宋人内省式的自然观。”
孔平仲为北宋中后期诗人,与兄文仲、武仲并称“清江三孔”。此诗或作于其仕途失意后,借春景抒写淡泊之志,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。
这首诗以简练笔触捕捉春日的灵光片羽,在慵懒与惊醒的辩证中,完成了对自然与人生诗意的叩问。
以上为【春色最佳呈梦锡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