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世间流传的佳木总与贤者之名相伴,
如召伯的甘棠、王家的槐树般代代相传。
请记住汪氏坟前那株苍劲的桂树,
它预兆文运科第,灵验而不虚妄。
以上为【天香第一亭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召伯甘棠:典出《诗经·甘棠》,召伯巡行施政时曾在甘棠树下休息,后人护树以念其德。
王氏槐:指北宋王祐手植三槐于庭,预言子孙必为三公,后其子王旦果然拜相,成为“三槐王氏”佳话。
汪坟苍桂:可能指某汪姓先人坟前的桂树,象征科第祥兆(桂树喻“折桂”,即科举及第)。
文科:科举文试。
应兆:应验预兆。
以上为【天香第一亭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宋褧此诗延续了咏物寄怀的传统,通过树木意象串联历史典故,实现物与人的精神共鸣。诗中“佳木”不仅是自然存在,更是文化符号,承载着道德传承与科第理想的双重寓意。结构上,前两句铺陈经典,后两句落脚现实,由远及近,由虚入实,形成时空交织的层次感。末句“不相乖”一语双关,既指桂树预兆的灵验,也暗含对道德与文运相统一的信念。
以上为【天香第一亭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树木为媒介,串联历史与传说,赋予自然物象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前两句借召伯甘棠与王氏槐树的典故,强调名木与贤德之人的共生关系;后两句转而聚焦汪坟桂树,将其与科举文运相联系,寄托对学术功名的美好寓意。全诗语言凝练,用典自然,既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,也流露出对文运昌盛的期许。
以上为【天香第一亭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褧此诗延续了咏物寄怀的传统,通过树木意象串联历史典故,实现物与人的精神共鸣。诗中“佳木”不仅是自然存在,更是文化符号,承载着道德传承与科第理想的双重寓意。结构上,前两句铺陈经典,后两句落脚现实,由远及近,由虚入实,形成时空交织的层次感。末句“不相乖”一语双关,既指桂树预兆的灵验,也暗含对道德与文运相统一的信念。
以上为【天香第一亭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