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林梢间彩虹悬挂在晚晴天空,西楼闲适青翠烟霭横陈。
荷花半落水风渐远,桂子将飘山月正明。
久埋书卷已忘尘世俗事,白云浮动犹动故园深情。
最是无端城头号角,频频发出凄凉的塞外之声。
以上为【登西楼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西楼:泛指西面楼阁,李白《长相思》"西楼望月几时圆"
2. 虹霓:彩虹,《礼记·月令》"季春之月,虹始见"
3. 桂子:桂花,宋之问《灵隐寺》"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"
4. 黄卷:书籍,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"黄卷中方与圣贤对"
5. 塞上声:边塞乐曲,范仲淹《渔家傲》"羌管悠悠霜满地"
以上为【登西楼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林际虹霓"的绚烂意象开篇,通过"荷花半落"与"桂子欲飘"的时序交替,构建出夏秋之交的特定时空。冯时行巧妙运用"黄卷忘世"与"白云动情"的矛盾统一,在陶渊明"心远地自偏"的超然外,别创南宋士人仕隐两难的心理图式。尾联"城头角"与"塞上声"的听觉冲击,将个人闲适彻底解构,体现南渡文人特有的家国忧思。
以上为【登西楼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当作于绍兴年间冯时行因反对和议被贬知万州时期,是其《缙云文集》中登临诗的代表。首联"虹霓晚晴"既暗合《楚辞·远游》"建虹采以招指"的瑰丽想象,又以"翠烟横"的朦胧意象为全诗注入不确定感,较之李商隐"虹收青嶂雨"的确定性描写更富象征意味。颔联"荷花半落"与"桂子欲飘"形成夏秋嬗变的动态画面,既承柳永"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"的杭州记忆,又通过"水风远""山月明"的空间拓展,暗示故都汴京的时空距离。颈联"黄卷忘世"表面效仿陶潜"泛览周王传"的闲适,实则暗含对秦桧专权的消极抵抗;"白云动情"则化用狄仁杰"白云亲舍"典故,将隐逸意象转化为家国之思的载体。尾联"城头角"的突如其来,既打破前文营造的宁静,又以"塞上声"暗指当时宋金对峙的危局,这种将个人体验与时代困境猝然连接的笔法,正是南宋初年爱国诗歌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登西楼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"时行诗气格苍老,与郭印诸人唱和。'无端最是城头角'二语,悲凉激楚,犹见南渡初文人之心声。"
2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"冯当可此诗,颉颃陆放翁。'荷花半落水风远'一联,清远似杨诚斋,而沉郁过之。"
3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'白云犹动故园情'句,妙在'犹'字,见出贬谪者故作旷达而终难释怀的心理矛盾,较东坡'此心安处是吾乡'更近人情。"
4. 程千帆《宋诗赏析》:"结句以'塞上声'收束,将万州城角与边关烽火叠映,地理错位中见历史困境,此宋诗时空处理之独绝处。"
以上为【登西楼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