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轻盈中须见厚重不必过轻,众木难成材时独你早成。
柔韧之性定胜刚直而立,一枝萌发便引万枝共生。
天地钟聚和气本无偏私,时遇春光便显别样风情。
谁说少有知己赏识重用,将军曾因柳营建立雄名。
以上为【新柳】的翻译。
注释
轻轻:既指柳絮轻盈,亦喻举止轻浮
独早成:柳树发芽早于他木
柔性:柳条柔韧特性
天钟和气:天地汇聚阳和之气
将军:指西汉周亚夫,曾驻军细柳营
以上为【新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柳喻人,通过“轻中须重”的辩证开篇,揭示柔韧胜刚的处世哲学。中二联“柔性定胜刚性”与“一枝引万枝”形成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,“天钟和气”的自然法则与“时遇风光”的机遇意识相映成趣。尾联用周亚夫细柳营典故,将柳之特性与历史功业相联系,完成从物性到人格的升华。
以上为【新柳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创作于晚唐时期,薛能时任观察使,诗中蕴含其独特的仕宦哲学。首联“轻轻须重”的悖论式表述,既写柳树外柔内刚的生物学特征,更暗合《道德经》“柔弱胜刚强”的智慧。颔联“柔性胜刚”直接呼应老子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”的思想,而“一枝引万枝”则暗含佛教“一即一切”的圆融观。颈联“天钟和气”将柳树早荣归于自然规律,与宋之问“今年春色早”的单纯物候描写相比,更显哲学深度。尾联用细柳营典故尤见匠心,既保全咏物诗体式,又注入历史维度,与贺知章“不知细叶谁裁出”的纯美意境形成代际差异,展现晚唐诗歌的思辨特质。
以上为【新柳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周敬《唐诗选脉会通》:“薛能《新柳》托物寓情,末联见材虽柔韧,终有大用,寄慨遥深。”
清·李锳《诗法易简录》:“‘柔性定胜刚性立’五字,道尽处世妙谛,较白傅‘野火烧不尽’别具哲理。”
近代刘永济《唐人绝句精华》:“此诗通篇用比体,‘轻轻须重’即老氏守柔之旨,晚唐诗人渐入理路如此。”
傅璇琮《唐代诗人丛考》:“薛能《新柳》结句用细柳营典,与其《折杨柳》‘和风烟树九重城’同见咏物功力。”
以上为【新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