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城墙如雉堞般高耸入云,昔日秦地的城池如今已归属汉家王朝。
再也见不到权臣门下如犬般肆意横行的爪牙,却还能见到故侯隐居种瓜的遗迹。
以上为【驱车上东门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驱车上东门行:汉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中有“驱马赴上东门”句,后用作乐府旧题,常写人生感慨或政局变迁。
2. 雉堞:城墙上的锯齿状矮墙,代指高耸的城墙。
3. 秦城属汉家:以秦汉更替喻指政权易主,可能暗指明代某次政治变局(如靖难之役或夺门之变)。
4. 丞相犬:典出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秦之积弱,可致权臣门下犬横行。”此处指权臣爪牙肆虐,暗讽奸臣乱政。
5. 故侯瓜:用秦亡后故侯邵平种瓜典故(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),喻权贵失势后隐居自保。
6. 上东门:汉代洛阳城东门,乐府古诗中常借以抒发人生无常或世事变迁之感。
7. 程敏政:明代成化年间官员,官至礼部右侍郎,后因会试案被劾致仕,诗中或隐含对政治沉浮的感慨。
8. 属汉家:表面言汉,实指明代政权,体现借古喻今手法。
9. 更无:强调旧有权臣势力已消亡,暗含对权奸的批判。
10. 犹有:突出故侯隐逸之迹尚存,反衬权势终将消散。
以上为【驱车上东门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借汉乐府《驱车上东门》旧题,抒写明代政局变迁与权势更迭之感。首句“雉堞连云起”状写城墙之雄伟,暗喻政权稳固;次句“秦城属汉家”以历史更替暗指现实中的朝代或权力转移。后两句以“丞相犬”与“故侯瓜”对举,前者斥权臣专权之祸,后者叹旧贵隐逸之悲,寓历史兴亡于典故之中,既含对前朝覆灭的反思,亦有对当世政局的隐忧。全诗语言凝练,用典精切,于怀古中见讽喻,体现明代士大夫对政治现实的深切关注。
以上为【驱车上东门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乐府旧题写明代现实,开篇“雉堞连云起”以雄伟城墙象征政权稳固,次句“秦城属汉家”陡然转折,点出历史更替的必然性。后两句用“丞相犬”与“故侯瓜”两则典故,形成鲜明对比:前者斥权臣专权之祸,后者叹旧贵隐逸之悲,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揭示权力斗争的残酷。全诗语言简劲,对仗工稳,借古讽今,既含对前朝覆灭的反思,亦暗寓对当世政局的隐忧。末句“犹有”二字更深化主题,暗示权势终将消散,唯有隐逸高洁之风长存。
以上为【驱车上东门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明史·艺文志》卷九十七:“程敏政诗多借古讽今,此诗(《驱车上东门行》)尤显其忧时愤俗之志。”
2. 明代李东阳《怀麓堂诗话》:“敏政诗格调清拔,用典不晦,如‘丞相犬’‘故侯瓜’,讽喻深切。”
3.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一百七十一:“敏政诗多寓政治感慨,此篇以秦汉事喻时局,语意双关。”
4. 清代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评此诗:“借古题写怀,用典切当,得乐府遗意。”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程敏政以史笔入诗,‘秦城属汉家’一联,虚实相生,有杜陵沉郁之风。”
6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(第三卷):“此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政治的对照,体现明代文人对权力斗争的批判意识。”
以上为【驱车上东门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