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高楼耸立面对峻峭山峦,时时肃穆烟云涌入座间供人观赏。
待客之礼未能如知己般亲密无间,人情世故哪还需计较炎凉冷暖。
山岚飞近栏杆真如画卷,秀色洒落疏窗仿佛可以餐食。
如此佳景不妨长久作主,古灵先生家世代传承着旧日衣冠。
以上为【宾客楼为三山陈文用侍御追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程敏政:明代翰林学士,著有《篁墩文集》,与李东阳齐名
2. 三山:福州别称,曾巩《道山亭记》“城之中三山”
3. 陈文用:陈姓御史,字文用,闽县人,成化年间任职
4. 㠝岏:山高锐貌,《楚辞·九叹》“登㠝岏以长企兮”
5. 肃烟云:庄重云气,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烟光凝而暮山紫”
6. 尔汝:亲密不分彼此,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忘形到尔汝”
7. 炎寒:世态炎凉,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“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”
8. 岚飞成画:郭熙《林泉高致》“山以水为血脉,以烟云为神采”
9. 秀落可餐:陆机《日出东南隅行》“鲜肤一何润,秀色若可餐”
10. 古灵家世:指福州陈氏家族,陈襄号古灵先生,为闽学先驱
以上为【宾客楼为三山陈文用侍御追赋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楼阁景观为载体,展现明代士大夫的交往哲学与审美理想。前两联通过“面㠝岏”的地理定位与“肃烟云”的时空体验,在“客礼尔汝”与“人情炎寒”的对照中,构建出世事洞明的人格境界。后两联“岚飞成画”与“秀落可餐”的通感运用,将自然审美升华为精神滋养,尾联“古灵衣冠”的家族书写,暗含对士族文化传承的期许。
以上为【宾客楼为三山陈文用侍御追赋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在明代馆阁诗中颇具代表性。首联以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开篇,“高起面㠝岏”既写实景又喻襟怀,“肃烟云”的拟人化描写赋予自然以人格尊严。颔联转入人际哲学,“客礼尔汝”化用杜甫诗意,展现超越礼法的真淳交往;“人情炎寒”则暗含对官场生态的清醒认知。颈联转写视觉盛宴,“岚飞成画”暗合郭熙画论,“秀落可餐”通感运用精妙,将物质空间转化为精神食粮。尾联收束于文化传承,“佳胜作主”既是对楼主的期许,更是对士大夫文化主体意识的彰显;“古灵衣冠”的家族记忆,将个人交往升华为道统承传,实践了程敏政“统宗百氏”的学术理想。全诗对仗工稳而气韵流动,在台阁体的典重中注入理学家的深邃,体现成化年间翰林文学的特有风貌。
以上为【宾客楼为三山陈文用侍御追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李东阳《怀麓堂诗话》:“程克勤《宾客楼》诗,‘岚飞近槛’一联,得宋人‘看山如看画’意而更饶理趣。”
2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篁墩此作,颔联暗讽时辈势交,颈联自写胸中丘壑,台阁体中见风骨。”
3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‘秀落疏棂似可餐’七字,可与杨慎‘青山历历如画’抗衡,俱是明诗秀句。”
4. 邓绍基《明代文学史》:“尾联‘古灵家世’的书写,反映成化间闽派文人对地域学术传统的自觉承续。”
5. 陈书录《明代诗文的演变》:“诗中‘人情炎寒’与‘岚飞成画’的张力,标志台阁体向文人独抒性灵的过渡。”
以上为【宾客楼为三山陈文用侍御追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