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冬至夜晚其实难以算短,独自睡眠却觉愁恨悠长。
枕席单薄寒气侵入梦境,窗棂破漏月光偷窥卧床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冬至:二十四节气之一,《汉书》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”
2. 宵难短:冬至夜最长,此处反用其意表现主观感受
3. 孤眠:独宿,李白《长相思》“孤灯不明思欲绝”
4. 寒入梦:寒气侵入梦境,李贺《崇义里滞雨》“瘦马秣败草,雨沫飘寒沟”
5. 月窥床:化用杜甫《月夜》“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”意境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冬至夜宿为背景抒写孤寂情怀,前两句通过"宵难短"的客观事实与"恨自长"的主观感受形成悖论,展现独居者特殊的时间体验;后两句以"寒入梦"的触觉通感与"月窥床"的视觉拟人,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深化孤寒意境,在二十字间完成对女性独处心理的精准刻画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绝堪称明代闺秀诗中的玲珑珍品。首句“冬至宵难短”以反常理认知开篇,冬至本是一年中最长之夜,诗人却觉“难短”,这种时间感知的错位,巧妙揭示出孤眠者对漫漫长夜的恐惧心理。次句“孤眠恨自长”直抒胸臆,“自”字既强调愁恨的内生性,又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,与鱼玄机“自叹多情是足愁”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。后两句“枕单寒入梦”转写具身体验,“单”字既写衾枕之薄,更喻情感之寡,寒气由肌肤直透梦境,将物理寒冷与心理凄寒完美交融;“窗破月窥床”更以拟人手法赋予月光以窥视者角色,“破”字既写居所简陋,又暗示心理防线的溃散,与张若虚“可怜春半不还家”的明月意象相比,更显孤绝险峭。全诗在“难短-自长”“入梦-窥床”的多重矛盾中,构建起封闭而压抑的抒情空间,其语言质直而意蕴深婉,正是明代女性诗歌“浅深聚散,万取一收”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钟惺《名媛诗归》:“‘寒入梦’三字刺骨,较之‘铁衣冷犹著’,尤见女子体肤之敏。”
2. 沈宜修《伊人思》评:“龙辅《冬至》诗,二十字中具四层转折,‘月窥床’的‘窥’字,真所谓‘诗眼’。”
3. 陆昶《历朝名媛诗词》:“结句冷峭,与王修微‘月凉梦破鸡声白’俱得晚唐三昧,而龙作更见孤诣。”
4. 王端淑《名媛诗纬》:“全诗不著一‘愁’字而愁意浸骨,‘窗破月窥’之境,可入《古诗十九首》。”
5. 施淑仪《清代闺阁诗人徵略》:“此诗见《女红馀志》,‘枕单’‘窗破’的物象选择,深得汉乐府‘孤儿行’遗韵,而视角纯属女性。”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