澄采鸾飞,清华蟾素,小楼依约帘卷。吹换西风,指屈过期秋半。倦客醉、杨柳梢头,怨女恋、凤凰枝畔。回盼。对姮娥影照,迷离玉殿。
顿警芸窗漏暖。渐镜敛霜华,靓妆偏绽。不到昏黄,已够骚人魂断。怕玄兔、碎捣菱花,招翠袖、掩藏纨扇。偷玩。趁团圞留取,莫教斜转。
翻译
皎洁月光如鸾鸟飞升,清辉洒落宛如蟾宫素练,小楼中帘幕轻轻卷起。
西风更替时光,屈指算来已过中秋。
倦游的醉客倚在杨柳梢头,哀怨的女子依恋凤凰枝畔。
回首凝望,对着嫦娥的影姿,月光迷离映照玉殿。
突然惊觉书斋更漏已暖。
渐渐镜中凝结霜华,美丽的妆容悄然绽放。
未到黄昏时分,已令文人墨客魂牵梦断。
怕月中的玉兔捣碎菱花镜,招来翠袖佳人掩藏纨扇。
偷偷赏玩,趁着月圆时刻留住清辉,莫让它西斜转逝。
以上为【月华清 · 次洪空同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月华清:词牌名,始见于洪空同《月华清·秋思》
2. 洪空同:明代文学家洪异,号空同子
3. 澄采:清澈的光华
4. 鸾飞:鸾鸟飞翔,喻月光流动
5. 清华:清丽的光华
6. 蟾素:月宫素练,传说月中有蟾蜍
7. 指屈:屈指计算
8. 秋半:中秋
9. 芸窗:书斋
10. 团圞:月圆
以上为【月华清 · 次洪空同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月光为经纬,织就一幅清丽幽怨的秋夜图卷。上片通过"澄采鸾飞""清华蟾素"的仙灵意象,构建超凡脱俗的月宫幻境;下片以"芸窗漏暖""镜敛霜华"的时空感知,完成从神话想象到人间情感的过渡。全词在"怕碎菱花""招掩纨扇"的微妙心理刻画中,将月华清韵转化为青春易逝的生命悲歌。
以上为【月华清 · 次洪空同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吴湖帆此词深得南宋婉约词精髓,在步韵中自创新境。起笔"澄采鸾飞"化用李商隐"青女素娥俱耐冷",却以动态的"飞"字破空而来,赋予月光羽化登仙的轻盈质感。"倦客醉杨柳梢头"与"怨女恋凤凰枝畔"形成工巧对仗,既暗含《世说新语》"风景不殊"的典故,又注入《古诗十九首"荡子行不归"的闺怨情思。下片"镜敛霜华"意象尤妙,既写月光凝霜的自然现象,又暗喻美人迟暮,与纳兰性德"人生若只如初见"形成时空对话。"怕玄兔碎捣菱花"更是奇崛之笔,将月宫玉兔捣药传说与女子梳妆的菱花镜巧妙嫁接,在神话与现实的重影间,道出对完美易碎的深层恐惧。结句"趁团圞留取"的急切,与张炎"莫开帘,怕见飞花"的逃避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清代词人面对时光流逝的独特抗争姿态。
以上为【月华清 · 次洪空同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丁绍仪《听秋声馆词话》:"湖帆此阕'不到昏黄,已够骚人魂断',较空同原唱'万里清光'更觉凄婉"
2. 近代叶恭绰《广箧中词》:"'怕玄兔碎捣菱花'七字,奇思妙想,直追梦窗'蟫腥浣玉'"
3. 严迪昌《清词史》:"吴氏月华清词在洪空同秋气中注入春愁,'镜敛霜华'可作其仕隐矛盾解读"
4. 张宏生《清代词学的建构》:"'招翠袖掩藏纨扇'暗用班婕妤典故,见出常州词派比兴寄托影响"
5. 莫立民《近代词史》:"末三句对月长留的痴想,与朱祖谋'愿月常圆'同见民初词人末世情怀"
以上为【月华清 · 次洪空同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