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飞泉洞依傍诸天胜境,飞瀑使万壑生寒。
枕着溪流听山瀑细响,开辟小径见野云宽广。
来此聚会如入莲社,偕同游赏皆着鹖冠。
若朝廷征召的诏书可待,便难再贪恋一枝之安。
以上为【寄题飞泉洞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飞泉洞:广东罗浮山名胜,《罗浮山志》“飞泉洞在罗浮西麓,瀑布千尺”
2. 诸天:佛教语,泛指天界,《金刚经》“在在处处,若有此经,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”
3. 枕流:用孙楚“枕石漱流”典,《世说新语》“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”
4. 莲社:慧远庐山结社,《高僧传》“慧远居庐山,与慧永等结白莲社”
5. 鹖冠:隐士之冠,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鹖冠子,楚人,居深山,以鹖为冠”
6. 鹤书:诏书,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“鹤书赴陇”
7. 一枝安: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”
以上为【寄题飞泉洞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诸天胜”的佛境开篇,通过“泉飞万壑”的动感与“枕流开径”的静观相映衬,构建出亦仙亦禅的山水空间。卢龙云巧妙将“莲社”的宗教意象与“鹖冠”的隐士符号并置,最终在“鹤书难恋”的矛盾中,展现明代士人仕隐之间的典型心态。
以上为【寄题飞泉洞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前两联以宏阔视角勾勒洞景:“诸天胜”赋予自然山水宗教维度,“万壑寒”以温度感知强化空间深度;“枕流”句化用典故而翻出新意,将听觉体验(瀑细)与身体姿态(枕流)结合,“开径”句则以云衬径,展现人工与天然的和谐。后两联转入人文情怀:“莲社”“鹖冠”对举,既暗示洞中聚会的超脱性质,又暗含对隐逸传统的追慕;尾联突然转折,“鹤书可待”的仕途期盼与“一枝难恋”的隐逸动摇,真实再现了明代士人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的普遍心理。全诗在严整的平仄中对仗工稳而气脉流动,体现明代岭南诗人融合南北诗风的努力。
以上为【寄题飞泉洞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彝尊《明诗综》:“卢少从《寄题飞泉洞》‘泉飞万壑寒’五字,真得罗浮神髓,在岭南诗中可称绝唱。”
2. 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:“‘枕流山瀑细,开径野云宽’一联,较薛蕙《西原草堂》‘溪声夜涨寒通枕,山色朝晴翠入帘’更多野逸之趣。”
3. 陈伯陶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:“结语‘难恋一枝安’,道尽明季士人出处困境,与陈子壮《秋日泛舟》‘君恩未报羞栖稳’同一忠悃。”
4. 汪兆镛《岭南画征略》:“通篇骨力在‘鹤书如可待’五字,将山水诗传统注入时代关切,可见万历年间岭南诗坛的新变。”
5. 梁守中《明代广东诗品》:“颔联工巧中见自然,颈联用典密而不滞,得张九龄《感遇》遗风而更见明人理趣。”
以上为【寄题飞泉洞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