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孤帆沿江直下江北,千里行程西风轻送。
停舟于公路浦畔,方见南昌亭影。
青天之下白露凝霜,落叶纷乱凄切有声。
沙洲汇聚海天暮色,缓缓升起孤月一轮。
残鸦似感慨世事兴衰,羁旅飘零令人断肠。
怎能携来美酒,在亭台上呼唤刘伶共饮。
百年人生不过随意趺坐,天地万物皆如蜉蝣。
以上为【淮安州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淮安州:元代淮安路,治所在今江苏淮安
2. 公路浦:淮安古渡口,传说因袁术(字公路)得名
3. 南昌亭:淮安古迹,具体待考,或与汉代邵平种瓜典故相关
4. 白露:《诗经·蒹葭》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
5. 刘伶:西晋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以嗜酒放达著称
6. 箕踞:随意伸腿而坐,示旷达不拘,《庄子·至乐》“庄子箕踞鼓盆而歌”
7. 螟蛉:蜾蠃幼虫,喻微小生命,《诗经·小宛》“螟蛉有子,蜾蠃负之”
以上为【淮安州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陈孚行旅淮安时所作,以萧瑟秋景为背景抒写人生况味。前八句通过“孤帆”、“乱叶”、“孤月”等意象构建苍茫的羁旅空间,后六句转入历史兴废的哲思,终以“刘伶醉饮”的狂放姿态完成对生命局限的超越。全诗在景物铺陈与情感宣泄的转换间,展现元代士人特有的历史苍凉感。
以上为【淮安州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体现陈孚作为元初北派诗人的雄浑笔力。开篇“孤帆”与“西风”构成劲健的动势,而“千里轻”三字既写舟行迅疾,又暗含人生漂泊的虚无感。“公路浦”与“南昌亭”的地名对举,在空间定位中植入历史纵深:袁术的霸业雄心与邵平的东陵瓜田,共同构成兴衰无常的隐喻。中段“青天下白露”化用诗经而翻出新境,将霜露提升至与天穹对话的高度;“乱叶凄以声”则通感联觉,使不可见之秋声具象为纷飞落叶。“残鸦感兴废”以拟人手法点题,禽鸟的知觉成为历史意识的诗性载体。结尾突发奇想,借刘伶典故宣告精神独立,“六合皆螟蛉”的宇宙视角,既承续李白“天地万物之逆旅”的时空观,又暗合元代全真教“齐物委化”的思想特质,在醉境中达成对有限生命的诗意超越。
以上为【淮安州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宋濂《文宪集》:“刚中(陈孚字)《淮安州》之作,‘青天下白露’五字,真得老杜《秦州杂诗》沉郁之气”
2.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“此诗结语‘六合皆螟蛉’,视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更见苍莽,元初七古至此可谓极变”
3. 清·四库馆臣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“孚诗多遒劲,‘残鸦感兴废’句,寓沧桑于微物,乃蒙古王朝特有之悲怆”
4. 近人邓绍基《元代文学史》:“陈孚将历史地理符号转化为诗学意象,‘公路浦’‘南昌亭’的并置,实开元代怀古诗新境”
以上为【淮安州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