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荒野旅店正值残冬,新醅绿酒春意醇浓。
思量而今,这般心境能与谁同?溪上波光绵延不尽,山中翠色浩瀚无穷。
更有几枝寒梅,几竿幽竹,几株苍松。
竹轿悠游乘兴而往,暮色里传来疏落钟声。
遥望孤寂村落,斜阳匆匆沉落。
夜窗外雪阵纷扬,晓枕边云峰隐现。
就此披上渔人蓑衣,头戴渔家斗笠,做个自在渔翁。
以上为【行香子 · 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,其夜雪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绿酒:美酒。因酒上浮绿色泡沫,故称。
篮舆:竹轿。
1. 腊八:农历十二月初八
2. 绿酒:新酿的粗酒,酒面浮沫呈绿色
3. 篮舆:竹轿
4. 薄暮:黄昏时分
5. 疏钟:稀疏的钟声
6. 渔蓑:渔人用的蓑衣
7. 渔笠:渔翁戴的斗笠
以上为【行香子 · 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,其夜雪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写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兴。小店暂歇,春酒一杯,沿途的溪山间不时夹带着几枝幽梅、几竿孤竹、几株苍松,清旷疏朗之气宜人。暮宿孤村,又逢寒风飘絮,夜雪扑窗。天明后带上渔具,兴致勃勃地去“独钓寒江雪”,有胸中万虑俱息之感。
此词以时空双线结构展开冬日诗境,上阕通过“野店残冬”与“绿酒春浓”的矛盾修辞奠定全词张力,下阕以“夜窗雪阵”呼应“溪光山翠”,在自然意象的转换中完成从现实行旅到精神归隐的过渡。全词连用三组排比句,形成如画卷徐徐展开的视觉韵律。
以上为【行香子 · 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,其夜雪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汪莘此作在宋词隐逸传统中别开生面。上阕“绿酒春浓”以通感手法将味觉转化为季节体验,与“野店残冬”构成反讽式对照。“溪光不尽”三句运用列锦手法,使梅竹松的意象并置如屏风画幅,暗含岁寒三友的人格象征。下阕“薄暮疏钟”以声衬静,与“斜日匆匆”共同构建时间流逝的焦虑。结句“拥渔蓑”三排比将张志和《渔歌子》的渔隐意象具象化为行为三部曲,在动作递进中展现决绝的归隐之志。全词在腊八节令的民俗背景中,通过雪夜溪行的特殊经历,完成从士大夫雅集到江湖渔隐的身份转换。
以上为【行香子 · 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,其夜雪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唐圭璋《全宋词》:“汪莘《行香子》清旷超逸,『有几枝梅』三句天然图画,后之《渔樵闲话》诸作皆仿此调。”
2. 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“柳村词(汪莘号方壶居士)多林壑清气,此阕『夜窗雪阵』二句,尤见其吸纳自然之魄力。”
3. 吴熊和《唐宋词通论》:“南宋江湖词人常以琐细物象构建意境,汪莘『篮舆乘兴』与『晓枕云峰』形成微观宏观之对照。”
4. 程千帆《两宋文学史》:“方壶居士此词下阕时空转换极具匠心,从薄暮到破晓,从孤村到云峰,展现动态的审美观照。”
5. 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:“『便拥渔蓑』三叠句如渔鼓三挝,将隐逸决心敲击得铿锵作响,较苏轼『小舟从此逝』更见行动力。”
以上为【行香子 · 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,其夜雪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