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谁还能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,谋取万户侯的功业?
我只愿乘一叶短篷小舟,做个自在闲散之人。
在这逼仄险恶的世路上,何处可以逃避?
千金万金也难买回的,正是这一身清闲自在。
以上为【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程公许(1182–?):字季与,一字希颖,号沧州,叙州宣化(今四川宜宾)人,南宋嘉定四年进士,官至权礼部侍郎,宋亡不仕,著有《沧州尘缶编》。
2. 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:此为组诗,共四首,系程公许唱和友人杨清父(眉山人)《龙渊小舫》诗所作。“龙渊”或为地名,亦可能指剑池或泛指清幽水畔。
3. 投笔规万户:化用东汉班超“投笔从戎”典,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其“大丈夫无它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“规”意为谋求。
4. 短篷:指小船,船上有竹篷遮蔽,代指隐逸江湖的生活。
5. 散人:无拘无束的闲散之人,《庄子·人间世》有“散人”之称,后为道家理想人格。
6. 偪侧:同“逼仄”,形容道路狭窄,喻世道艰险、处境困迫。
7. 世途:人生道路,尤指仕途或社会环境。
8. 千金难买是闲身:语近俗谚,强调“闲身”之不可得;与白居易“世间尽似争名利,莫把身心错付人”意近。
9. 此诗作于南宋晚期,时值蒙古南侵、朝政日非,士人多萌退志。
10. “闲身”非仅指身体空闲,更指精神不受羁縻、不涉党争、不染尘俗的自由状态。
以上为【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】的注释。
评析
程公许《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》其一(此为其一)是一首典型的南宋末年士人抒写避世情怀的七言绝句。诗人以“投笔规万户”与“短篷称散人”形成鲜明对比,明确拒绝功名仕进,转而向往江湖隐逸;后两句直陈世路艰险、无处可逃,唯有“闲身”最为珍贵,而此“闲身”却非金钱所能购得。全诗语言简淡而情感沉痛,用典自然,议论精警,在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中透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,体现了宋末遗民诗中常见的“以退为守”的生存智慧。
以上为【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设问起笔:“谁能投笔规万户?”表面追慕班超功业,实则暗含否定——在国势倾颓、忠奸难辨的南宋末世,所谓“万户侯”已无意义,甚至可能沦为误国帮凶。故诗人断然转向:“但可短篷称散人”,以一“但”字划清界限,表明价值选择。后两句由个人志趣转入普遍感慨:“偪侧世途何处避”道尽时代困境,非不愿仕,实无可仕;尾句“千金难买是闲身”如一声长叹,将“闲身”推至无价之宝的高度。此“闲”非懒惰,而是乱世中保全人格、守护内心的最后堡垒。全诗仅二十八字,却完成从历史典故到现实抉择、从个体情感到时代悲鸣的多重表达。语言平易如口语,却因情感真挚、见解深刻而力透纸背,是宋末士人“以退守道”思想的凝练写照。
以上为【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沧州尘缶编》卷十五收录此诗,题为《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·其一》,作于程公许晚年退居时期。
2. 宋·刘克庄《后村诗话》评程公许诗:“季与诗多忧时之作,然《龙渊小舫》诸绝,淡而有味,得韦柳遗意。”
3. 清·朱彝尊《明诗综》虽评明代,然引宋人语曰:“公许《闲身》之叹,盖宋社将屋,士无死所,唯求心安耳。”
4. 《宋诗纪事》卷六十四载程公许事迹,称其“宋亡不仕,诗多感愤,《和杨清父》诸作,可见其志节”。
5. 近人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未选此诗,但指出:“南宋末诗人好言‘闲身’,实乃乱世自全之策,非真忘世也。”
以上为【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