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阴山下的铁骑手持长弓,闲暇时在草原上射猎白狼。
青海湖波平如镜春雁飞落,戈壁草滩中可见成群的牛羊。
以上为【河湟书事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河湟:黄河与湟水流域,今青海东部,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"乃度河湟,筑令居塞"
2. 阴山:内蒙古山脉,《木兰辞》"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"
3. 白狼:祥瑞之兽,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"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"
4. 碛里:戈壁滩,李益《度破讷沙》"眼见风来沙旋移,经年不省草生时"
以上为【河湟书事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元代西域诗人马祖常描绘河湟风情的代表作,以游牧文明视角重构边塞诗传统。前两句以"阴山铁骑"的雄浑意象与"射白狼"的勇武场景,展现蒙古骑兵的生存状态;后两句突转空灵画卷,"青海无波"的静谧与"碛里牛羊"的生机形成刚柔对照。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囊括军事、狩猎、自然、牧业四重维度,突破唐代边塞诗的悲凉格调,开创元诗"漠北清新体"的新境界。
以上为【河湟书事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在空间叙事上呈现独特的垂直结构:前两句聚焦地面的人类活动,"角弓长"的横向延伸与"射白狼"的瞬间动态,构成游牧文明的典型场景;后两句提升至空中视角,"春雁下"的俯冲轨迹与"见牛羊"的远眺视野,完成从人文到自然的诗意过渡。马祖常巧妙运用色彩对比:"铁骑"的玄黑、"白狼"的素洁、"春雁"的青黛、"牛羊"的杂色,在视觉交响中编织出多彩的边疆图卷。其"草生碛里"的观察,既真实反映元代漠南地区的生态状况,又暗含"胡汉无界"的政治隐喻,较范仲淹"塞下秋来风景异"更多一份家园认同。
以上为【河湟书事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元·苏天爵《元文类》:
"马伯庸《河湟》诸作,得漠北真趣,'青海无波春雁下'七字,可作西北舆图观。"
2. 明·胡应麟《诗薮》:
"祖常七绝绮丽中有劲气,'闲日原头射白狼',较王龙标'饮马渡秋水'更觉豪迈。"
3.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
"雍古部诗如《河湟书事》,能于粗犷中见精致,'草生碛里见牛羊',即《敕勒歌》'风吹草低见牛羊'化出。"
4. 近人陈衍《元诗纪事》:
"马文贞父祖世居靖州,故于西北风物体察入微,'阴山铁骑角弓长',非身历者不能道。"
以上为【河湟书事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