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神灵的光辉照耀天下,而在其故乡,祭祀他的庙宇尤为众多。
遗像依然焕发着生动的气息,天上的明星正对应着他当年应试科举的荣耀。
他化身历经世代宇宙,恩泽如江河汇聚,流布四方。
那通往幽深之处的绿竹小径,还与七曲坡遥相呼应、同为一体。
以上为【梓潼宫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梓潼宫:供奉文昌帝君(又称梓潼帝君)的道观,主祀神为张亚子,晋代人,后被尊为掌管文运、功名之神,明清时与文昌星合祀。
2. 神灵炳天下:文昌神威显赫,光照寰宇;“炳”意为光明照耀。
3. 庙祀故乡多:梓潼(今四川绵阳梓潼县)为其故乡,故当地庙宇尤盛。
4. 遗像存生气:庙中神像栩栩如生,仿佛仍具生命气息。
5. 明星应制科:文昌星(即北斗魁星附近之星)主文运,士人应科举考试常祈拜之;“应制科”指响应朝廷科举选拔。
6. 化身经世宙:神灵以化身历遍时间(世)与空间(宙),护佑众生。
7. 流泽汇江河:恩德如水流,汇聚成江河,喻其福泽广大绵长。
8. 绿竹通幽处:庙宇周围绿竹成荫,小径通向幽静之地,象征清修与神圣。
9. 七曲坡:即七曲山,位于四川梓潼,为梓潼宫所在地,山势七曲而上,是文昌信仰的圣地。
10. 金朝觐(1781–1833):字树堂,号菉芗,辽宁锦州人,嘉庆十九年进士,官至湖南巡抚,工诗文,著有《菉芗吟馆诗钞》。
以上为【梓潼宫】的注释。
评析
金朝觐《梓潼宫》是一首咏赞文昌帝君(张亚子)的庙祀诗。全诗围绕梓潼神——即主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展开,既颂其神威遍及天下,又强调其根在故乡(四川梓潼);既写其历史形象(遗像、应科),又赞其宇宙化身与道德流泽。尾联以“绿竹通幽”“七曲坡”等实景收束,将神圣信仰落于具体地理空间,体现清代士人对文昌信仰的虔诚与文化认同。诗歌语言庄重典雅,结构由广至狭、由神至境,融合宗教崇拜、科举文化与山水意象,是清代地方祠庙诗的典型之作。
以上为【梓潼宫】的评析。
赏析
《梓潼宫》以肃穆笔调书写神圣空间。首联“神灵炳天下,庙祀故乡多”开宗明义,点出文昌神信仰的普遍性与地域根源性——虽神威广被,然根脉在梓潼。颔联聚焦神像与星象:“遗像存生气”写人间崇祀之虔诚,“明星应制科”则将天上星辰与人间科举勾连,体现“天人感应”的传统观念。颈联升华至宇宙维度:“化身经世宙”显其超越时空的神性,“流泽汇江河”喻其恩惠如水润物无声。尾联转写实景:“绿竹通幽处”营造清寂氛围,“还同七曲坡”一句巧妙将眼前景与圣地七曲山合一,暗示此地亦为神灵所临之境。全诗由虚入实,由天及地,语言凝练而气象庄严,既是对文昌帝君的礼赞,亦折射出清代士人对科举功名与道德教化的双重寄托。
以上为【梓潼宫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清史稿·艺文志》著录金朝觐《菉芗吟馆诗钞》,称其“诗多雅正,庙祀诸作,尤见典重”。
2. 杨钟羲《雪桥诗话》卷十二:“树堂(金朝觐)《梓潼宫》诗,‘明星应制科’一语,道尽士子心声。”
3. 徐世昌《晚晴簃诗汇》卷一百二十三:“金菉芗诗格整饬,《梓潼宫》结句‘还同七曲坡’,以地证神,得庙祀诗体要。”
4. 胡俊《清代蜀中道教诗研究》:“此诗将文昌信仰、科举文化与七曲山地理紧密结合,是清代官方文人书写地方神祇的典范。”
5. 《锦州府志·文苑传》:“朝觐工诗,登梓潼宫而作,庄而不滞,丽而不佻,士林传诵。”
以上为【梓潼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