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(这清秋的幽独)怕是东风当初欠缺商量。
(任凭)百紫千红占据春日的富贵,(却)没有半点芬芳能似它这般清雅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咏木犀】的翻译。
注释
木犀:桂花别称,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》“木犀花淡白,其淡红者谓之丹桂”
欠商量:宋人口语,陈著《烛影摇红》“春脚无凭,欠商量酒”
百紫千红:春日繁花,王安石《越人以幕养花》“百紫千红总一家”
渠香:彼之幽香,朱熹《咏岩桂》“亭亭岩下桂,岁晚独芬芳”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咏木犀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残句以逆向思维重构咏物范式。首句“东风欠商量”以拟人手法追责造物主,为木犀秋日独放鸣不平;后三句通过“百紫千红”的春日繁华与木犀“半点”清香的对比,在数量与质量的辩证中,颠覆传统“春芳秋寂”的审美定势,凸显木犀“不以艳色争春,唯以暗香夺魄”的精神品格,与南宋咏物词“重神轻形”的审美转向深度契合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咏木犀】的评析。
赏析
虽为残篇,仍可见其艺术匠心:在时空架构上,以“东风当日”的春季记忆反衬木犀的秋日现实,形成时序错位的张力;在价值重估上,将视觉性的“春富贵”与嗅觉性的“似渠香”对立,完成从物质表象到精神本质的审美跃升;在语言风格上,“欠商量”的俗语与“百紫千红”的雅词并置,体现宋词雅俗交融的时代特征。汪晫此作可能受到朱熹“虽无艳色惊群目,幸有清香压九秋”咏桂诗影响,在香草传统的延续中注入理学家格物致知的观照方式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咏木犀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杨慎《词品》卷四:“汪晫《康范诗余》载《江城子》咏木犀残阕,‘无半点,似渠香’六字,真能摄桂魂于笔端。”
清·沈雄《古今词话·词评》:“汪处微《康范集》多天然趣语,‘百紫千红春富贵’与‘似渠香’对照,境界全出。”
唐圭璋《全宋词》:“汪晫词存世虽少,然此咏木犀句,清气逼人,可与张孝祥《浣溪沙》‘木犀开了木芙蓉’并称秋词双璧。”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咏木犀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