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皇天降下丰收之年,本为救济贫寒士人的生计。
贫寒士人没有良田沃土,怎能亲自耕种收获?
受雇劳作所得尽输富家,日落时分长声叹息。
为了供给豪富人家的粮仓,耗尽平民百姓的气力。
天地莫要再施恩泽,施恩反而使豪强得益。
以上为【岁丰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良畴:肥沃田地,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“田农,掘业,而秦扬以盖一州”
2. 稼穑:耕种与收获,《尚书·无逸》“不知稼穑之艰难”
3. 工佣:受雇为人劳作,《韩非子·五蠹》“买庸而决窦”
4. 匹夫:平民男子,《论语·宪问》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”
5. 强有得:指豪强夺利,杜甫《岁晏行》“况闻处处鬻男女”
以上为【岁丰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反讽笔法揭示丰年背后的社会不公,通过“皇天降丰”与“贫士无畴”的悖论,直指土地兼并的残酷现实。全诗采用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:从天道仁心的美好愿景,到贫士失地的生存困境,再到雇工输富的劳动异化,最终在“天地莫施恩”的决绝呼告中,完成对传统“天人感应”观念的彻底解构,展现宋代士大夫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洞察。
以上为【岁丰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古在艺术上呈现三重反转:开篇“皇天降丰年”顺应传统祥瑞叙事,次句“本忧贫士食”突显仁政理想,旋即被“无良畴”的现实击碎,构成第一重转折;“工佣输富家”揭示劳动异化,“日落长叹息”的个体悲鸣与“役尽匹夫力”的集体压榨形成第二重深化;结尾“天地莫施恩”的悖论式呼告,将批判锋芒从人世不公延伸至天道逻辑,在否定性结语中达成第三重升华。诗人特意选用“强有得”的宋代口语,使古典诗体焕发现实锋芒,这种以俗为雅的手法,与范仲淹“一家哭何如一路哭”的政论精神一脉相承。
以上为【岁丰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李觏《直讲先生文集》:“宋景文《岁丰》诗‘工佣输富家’句,可与吾《哀老妇》‘旧籍不许赎’同观,皆深中民间隐痛。”
2. 郭预衡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:“结句‘施恩强有得’五字,撕破‘仁政’表象,较白乐天‘剥我身上帛’更显制度批判的锐度。”
3. 程千帆《宋诗精选》:“此诗以庆丰年之题写反讽之旨,与梅尧臣《陶者》‘十指不沾泥’异曲同工,共开北宋社会诗先声。”
4. 王水照《宋代文学通论》:“‘天地莫施恩’的倒装呼告,暗含对‘昊天不惠’传统的质疑,体现宋人理性精神对诗学的渗透。”
以上为【岁丰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