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,稍并其
邻之竹,以著书乐道,集交游燕笑于其中,而自题曰“借竹楼”。
方蝉子往问之,
龙山子曰:“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,则买
邻之地而宅之;今吾不能也,则借
邻之竹而楼之。如是而已。”
方蝉子往问之,
龙山子曰:“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,则买
邻之地而宅之;今吾不能也,则借
邻之竹而楼之。如是而已。”
方蝉子起而四顾,指以问曰:“如吾子
之所为
借者,特是
邻之竹乎?非欤?”曰:“然。”“然则是
邻之竹
之外何物乎?”曰:“他
邻之竹也。”“他
邻之竹
之外又何物乎?”曰:“会稽之山,远出于南,而迤于东也。”“山
之外又何物乎?”曰:“
云天之所覆也。”
方蝉子默然良久。
龙山子固启之,
方蝉子曰:“子见是
邻之竹,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,故以借乎?非欤?”曰:“然。”
“然则见他
邻之竹而乐,亦借也;见
莫非邻之竹而乐,亦借也;又远见会稽之山与
云天之所覆而乐,亦
莫非借也。而独
于是邻之竹,使吾子见
云天而乐,
弗借也;山而乐,
弗借也;则近而见
莫非以
之竹而乐,宜亦
弗借也,而又胡独
于是邻之竹?且诚如吾子
之所云,假而进吾子之居
于是邻之东,
以次而极于
云天焉,则吾子
之所乐而
借者,能不
以次而东之,而其所不
借者,不反在
于是邻乎?又假而退吾子之居于
云天之西,
以次而极
于是邻,则吾子
之所乐而
借者,能不
以次而西之,而所其所不
借者,不反在于
云天乎?而吾子
之所为
借者,将何居乎?
”
龙山子矍然曰:“吾知之矣。吾能
忘情于远,而不能
忘情于近,非真
忘情也,物远近也。凡逐逐然于其可致,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,以自谓能忘者,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。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。请子易吾之题,以广吾之志,何如?”
方蝉子曰:“胡以易为?乃所谓
借者,固亦有之也。其心虚以直,其行清以逸,其文章铿然而有节,则子
之所借于竹也,而子固不知也!其本错以固,其势昂以耸,其流风潇然而不冗,则竹
之所借于子也,而竹固不知也!而何不可之有?”
龙山子仰而思,俯而释,使
方蝉子书其题,而记是语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