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您家的家学渊博,远胜司马相如,正该与诸位儒者一同在石渠阁讨论典籍。古纸数量本就不多,还请分一些给我,我自当用这上好的纸张书写新的奏章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的一种方式。
2. 宋肇:北宋文人,生平事迹不详,曾以澄心纸赠苏轼。
3. 家学陋相如:意为您的家学远超司马相如。此处“陋”为意动用法,即“认为……粗浅”,实为反语褒扬。
4. 相如: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,以文采著称。
5. 诸儒论石渠:指汉代学者在石渠阁讲论五经之事。石渠阁为汉代皇家藏书之所,宣帝时曾在此召开经学会议。
6. 古纸:指澄心纸,南唐时期所产名纸,质地细腻,极为珍贵。
7. 更分我:再分一些给我。
8. 自应给札:应当准备好纸张(用于书写奏章)。
9. 给札:供给竹简或纸张,古时臣子奏事需有官方文书材料。
10. 新书:新的奏章或著作,亦可泛指重要文字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宋肇所作,表达了对友人所赠“澄心纸”的珍视以及对其家学修养的赞美。诗中以司马相如为对比,凸显宋肇家学之深厚;又借汉代石渠阁校书典故,暗喻其学术地位。后两句转写求纸之意,表面是请求分纸,实则体现文人间高雅的交流与精神共鸣。全诗语言简练,用典自然,既显敬意,又不失风趣,展现了苏轼一贯的才情与洒脱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为酬答之作,却寓庄于谐,情理交融。首句以“家学陋相如”起笔,看似贬抑古人,实则极言宋肇家学之盛,非寻常文士可比,语气中充满敬重。次句“宜与诸儒论石渠”进一步将对方置于国家学术核心的地位,赋予其崇高的文化象征意义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宏大的学术场景回落到具体的“纸”上,从精神追求转向日常文事,显得亲切自然。澄心纸作为文房至宝,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文人的理想。苏轼索纸之举,不仅是实用需求,更是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参与。全诗结构紧凑,前扬后收,用典贴切而不晦涩,体现了苏轼驾驭题材的高超技巧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注:“此诗作于元祐年间,时苏轼在朝任翰林学士,与宋肇有文墨往来。”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云:“语带诙谐而意存敬重,次韵之作能如此,方见大家手段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提及:“宋代文人重纸墨之精,澄心纸尤称绝品,东坡屡咏及之,可见其对文具之讲究,实关文章风气。”
4. 《宋诗钞》评曰:“东坡此诗,以轻妙之笔出庄重之意,分纸一事,亦成雅谈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