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柳丝花片飘满芳洲,常因溪山美景忆起旧日同游。
急雨敲窗惊醒短梦,狂风入树搅动离愁。
归帆欲挂三江水面,病足难登百尺高楼。
老去不知春意已减,月来懒散久不梳头。
以上为【春兴八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春兴:春日的感兴,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“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”
三江:《尚书·禹贡》“三江既入,震泽底定”,泛指江湖
百尺楼:陈登典故,《三国志》载许汜“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”
罢梳头:李清照《武陵春》“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”
以上为【春兴八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春景反衬暮年心境。首联“柳丝花片”的秾丽春色与“感旧游”的沧桑回忆形成时空张力;颔联“急雨惊风”的动荡意象,既写自然现象又喻人生际遇;颈联“归帆”与“病脚”的对举,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;尾联“不知春兴减”的迟钝与“一月罢梳头”的颓唐,在自我解嘲中透出深沉的生命悲凉。
以上为【春兴八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的深刻性在于三重映照:自然映照上,芳洲春色与急雨惊风构成春光易逝的隐喻;身体映照上,“病脚难登”的生理局限与“归帆欲挂”的精神向往形成生命困境;时间映照上,“感旧游”的过去与“不知春减”的现在,揭示年龄感知的错位。李东阳以台阁重臣身份书写个体衰老体验,其“一月罢梳头”的日常细节,既是对杜甫“白头搔更短”的隔代呼应,也开创了明代阁老诗“以琐屑见真际”的新范式。
以上为【春兴八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西涯《春兴》诸篇,‘老去不知春兴减’一语,道尽达官晚境,视放翁‘死去元知万事空’更多婉曲之致。”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茶陵七律最工,‘急雨过窗’一联,从义山‘飒飒东风细雨来’化出,而沉郁过之。”
近代·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东阳诗如老树著花,‘归帆欲挂三江水’犹见壮怀,结句忽作颓唐语,正见其真率处。”
以上为【春兴八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