虑
天下者,常图
其所难而忽
其所易;备
其所可畏而遗
其所不疑。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,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。岂其虑之未周欤?盖虑
之所能及者,人事之宜然;而
出于智力
之所不及者,
天道也。
当秦之世,而灭
诸侯,一
天下;而其心
以为周之亡,在乎
诸侯之强耳。变封建
而为郡县,方
以为兵革可不复用,天子之位
可以世守;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,而卒亡秦之社稷。汉惩秦之孤立,于是大建庶孽
而为诸侯,
以为同姓之亲,
可以相继而无变;而七国萌篡弑之谋。武宣以后,稍剖析之而分其势,
以为无事矣;而王莽卒移汉祚。光武
之惩哀平,魏
之惩汉,晋
之惩魏,各惩
其所由亡
而为之备,而其亡也,盖
出于所备之外。
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
子孙,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,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。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,尽释其兵权,使力弱而易制,而不知
子孙卒困于敌国。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,盖世之才,其于治乱存亡之几,思之详而备之审矣。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,终至乱亡者,何哉?盖智
可以谋人,而不
可以谋天。良医
之子,多死于病;良巫
之子,多死于鬼;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?乃工于谋人而拙于
谋天也。
古之圣人,知
天下后世之变,非智虑
之所能周,非法术
之所能制;不敢肆其私谋诡计,而唯积至诚、用大德,以结乎天心;使天眷其德,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。故其
子孙,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,而天卒不忍遽亡之,此虑之远者也。夫苟不能自结于天,而欲以区区之智,笼络当世之务,而必后世之无危亡,此理
之所必无者,而岂
天道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