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回

元朝诗人、诗论家。方回节操无可言者,为世所讥,然善论诗文,论诗主江西派,为江西诗派殿军(参见《中国文学史·第三卷·第六编·元代文学》)。字万里。徽州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初以《梅花百咏》向权臣贾似道献媚,后见似道势败,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斯人近云亡,华算八十四。


登堂拜画像,衣冠昂古制。


有子身不死,科名今九世。

叶有义谓何,根有即叶有。


登岭问地名,强辨果是否。


我观松柏竹,青青黄落后。

昔闻马粪巷,今涉牛矢岭。


无牛亦无矢,步步入佳境。


望我端人居,时焉一引领。

溪北曰富登,溪南曰富代。


其西曰泽富,富固人所爱。


民贫今已极,名实殊不对。

金焦大小孤,号为天下奇。


繄此水中岑,突兀颇似之。


千古几洚水,蛟龙不能移。

七里南山边,更作三里程。


十里旧榷界,双桥酒有声。


身老友朋尽,事殊时代更。

我不上南山,垂近四十载。


山中花瓢翁,尚与山俱在。


据高瞰人世,昔田今为海。

历险极可畏,升高宜少休。


岭水东西分,终亦归同流。


臧获相尔汝,借灶燃枯槱。

初过城南门,即过城下渡。


岂无小笋舆,未若且徒步。


霜重船板滑,水涸岸石露。

童子携竹器,摝去池中萍。


见鱼故已佳,水底林峦青。


复呼荷锄者,薙草汛我庭。

南山有别峰,石树相因依。


兹晨偶流目,遥见青烟微。


未知此林下,谁家掩荆扉。

荦确莳籼米,浅清钓鯈鱼。


兹事不在多,克俭即有馀。


俯仰六十载,山城八迁居。

曰予视贼垒,雨且二十日。


山行屡颠仆,泥行马没膝。


火攻未可施,诸军睨空碧。

乱离脱此生,真复类残菊。


严霜百草死,愧我一影独。


乡邻豪夺儿,岂不金满屋。

月暗云迷度杳冥,飞鸣未肯落寒汀。


得无田里声相似,独此长官能细听。

山城酒薄客愁浓,卧厌秋霖万事慵。


九月十月忽飞雪,北人南人俱笑容。

晦庵感兴诗,本非得意作。


近人辄效尤,以诗言理学。


志南写柳吹,曼卿咏禽乐。

江边危阜俯江皋,去马来牛细若毛。


古道向来元寂寂,俗流何处不滔滔。


漫拈老笔雕空阔,径命芳樽洗郁陶。

山色初明小雨开,可容无地拓襟怀。


荒寒试与登临去,奇崛能随感慨来。


何限诗愁关世故,终凭烂醉了生涯。

科斗何年变篆字,至秦程邈翻为隶。


今人但习真草行,谁会六书三耦意。


篆所最难柱与圈,学打一圈费三年。

含桃豌豆喜尝新,罂粟花边已送春。


岂谓单衣挥扇手,仍为败絮拥炉身。


唾壶甫换痰仍满,药贴多夸料不真。

幽林响欲滴,夜色始欲分。


扶桑定已红,星象收其文。


尚复有飞鼠,扑击空中蚊。

晨起无一事,坐看南山云。


为雨殆可必,盎然心自欣。


耕畴已久捐,稔岁犹愿闻。

治郡愧坐啸,归田服躬耕。


始觉少年误,浪作万里行。


书传极古汲,词艺争先鸣。

子有山中田,何不力自耕。


曰予抱奇志,犯軷为此行。


于兹匏瓜系,曷若凤凰鸣。

迩日岂无雨,东有西或无。


有亦仅鸣瓦,不肯鸣庭除。


檐声尚难滴,况望浮沟渠。

混沌何年分宇宙,天地日月常如旧。
如旧之中却常新,何曾一点受尘垢。


谁凿此山为捷径,争利奔名足驰骤。

第四岭头分两邑,相背无情水流急。
浙河东下彭蠡西,到海终须合为一。


海东闻有沃焦石,万国之水不供吸。

客谓老夫今老矣,胡为尚落空山里。
千艰百难万不平,上岭下岭不肯已。


此岭第三未为险,人面兽心险于此。

千钧巨石百十万,乱堆横峙塞山涧。
故今流水作呜咽,行人厌闻犹喜阚。


芙蓉非花镜非镜,无可充君耳目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