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结庐须种木,乐饥须种谷。
种木十年能几长,种谷眼前无乃速。


人生安得俟河清,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。

几日春风大放颠,晚来寒日露晴天。


浪纹随棹湖如镜,日脚翻鸦月似弦。


便可饱看花入眼,不应直待柳吹绵。

家在东湾古渡头,柴扉草阁枕寒流。


无人拟弹能言鸭,有眼那惊不下鸥。


月里踏歌何处社,樽中载酒几家游。

老于春事岂相关,只有翻书意未阑。


白眼何由常玩世,黑裘元自不遮寒。


饱听风雨眠方熟,细说穷愁语更酸。

雨色挼蓝泼黛,风茎戛玉鸣珂。


不复作可人语,奈此数君子何。

龟城去江,邈在一隅。


我家龟舫,亦足轩渠。


草耕木茹,瓮牖蓬枢。

我卜我居,于城之隅。


缭以群山,带以清渠。


日出扶桑,月翳金枢。

猗嗟老人,如水中槎。


携壶挈榼,泛宅浮家。


飘然北来,寓此一蜗。

三月既晦,维暮之春。


居我穷巷,门无杂宾。


谁与晤语,千载一人。

星言出郊坰,缓辔遵微涂。


陂池湛新绿,阡陌开上腴。


春色向晼晚,农事日已趋。

自我来东吴,窃食偷燕闲。


颓檐赋官居,漏雨穿屋山。


有如朐䏰虫,盘屈沮洳间。

王春雪三尺,人日雨一犁。


五种虽未入,二麦颇亦宜。


人情岂不悦,天意似可期。

昔家大江南,沮洳不堪处。


五月梅子黄,江云日成雨。


频年客东吴,蜗椽坐羁旅。

平生长笑韩潮州,欲持谠议回冕旒。


读书城南晚所赋,无乃不为韩符谋。


人间达官可力取,钓名但以诗为钩。

鼓楫去故里,携孥客东吴。


湖山森照耀,鱼鸟相嬉娱。


举目见两高,欲上徒嗟吁。

西湖八九月,秋叶日夜凋。


两山各峥嵘,气与秋争高。


天亦念幽绝,芬芳托孤标。

河间多书人共知,未见紫岩方玉池。


东坡老人上天去,流落人间君得之。


宝匣初开眼光眩,相约君家与同看。

生理须几何,安分一枝足。


向来高明中,百鬼作祸福。


何如此衡茅,长年乐幽独。

机云佳兄弟,胸中几石渠。


万事资不理,三箧补有馀。


它时策高勋,已复得异书。

疏泉灌空畦,折柳樊小圃。

关心有幽事,寄意在衡宇。

但恐经纶人,兹焉忽高举。

云山渺无何,地胜馀草木。


苍藤饱风霜,夭矫作岩谷。


幽香出空洞,清樾交翠麓。

草木有盛德,俗眼未易观。


幽姿不可见,微香在林间。


植我东篱菊,艺此九畹兰。

残月坏金枢,朝曦吐旸谷。


南台凌日观,杲杲明万木。


白露亦巳晞,桐阴转檐曲。

山中与谁语,俗士不我过。


时携登山屐,闲上岁寒坡。


不知青女威,奈此苍官何。

显晦固有时,出处本同致。


乘流与遇坎,等是一戏事。


真隐了无心,宁须论朝市。

高情恶喧嚣,结屋傍空旷。


草堂寄云林,远目聊自放。


偃蹇良不疑,世情真可抗。

旧闻若士升中天,俗眼未识乌鸢肩。


据龟食蛤结汗漫,卢敖尚肯游人间。


高谈谩骂沈昭略,坐视元长嗤稚弱。

秋山凄无风,木叶寒自萎。


羁客不得归,行迈日靡靡。


瘦马嘶暮涂,忍饥渡寒水。

昔人品淄渑,惠山压东南。


谁知十里隔,通此一勺甘。


初不劳箨龙,漫山走嵌岩。

为贫作漫仕,未必胜陆沈。


冠缨日羁縻,鬓发空侵寻。


昔为云出岫,今作鸟归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