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小隐居山何太错,居廛大隐绝忧乐。


山林朝市笑呵呵,为报禅人莫动着。

游子痴愚莫识家,牛车远弃爱羊车。


汪洋渤海龙宫藏,涓滴波澜坎井蛙。


迷后万言犹是少,悟来千里不为赊。

触处无非选佛堂,东风何处避春光。


郡人无足充千界,大地绝尘塞四方。


举步踢翻沧海月,转身踏破白云乡。

绕湖山叠翠,师住最高层。


野偈书林叶,茶铛煮涧冰。


松筠为道友,日月是禅灯。

闻道庐山横广泽。
晴空万顷波涛白。
上有至人营窟宅。

大道本来无所染,白云那得有心期。


远公独刻莲花漏,犹向空山礼六时。

已老金山顶,无心上石桥。


讲移三楚遍,梵译五天遥。


板阁禅秋月,铜瓶汲夜潮。

竹色覆禅栖,幽禽绕院啼。


空门无去住,行客自东西。


井气春来歇,庭枝雪后低。

今古遰相送,几时无逝波。


篇章名不朽,寂灭理如何。


内殿留真影,闲房落贝多。

海上独随缘,归来二十年。


久闲时得句,渐老不离禅。


砌木欹临水,窗峰直倚天。

是法从生有,修持历劫尘。


独居岩下室,长似定中身。


树老风终夜,山寒雪见春。

野客愁来日,山房木落中。


微风生夜半,积雨向秋终。


证道方离法,安禅不住空。

竹向空斋合,无僧在四邻。


去云离坐石,斜月到禅身。


树老风终夜,山寒雪见春。

却忆凉堂坐,明河几度流。


安禅逢小暑,抱疾入高秋。


水国曾重讲,云林半旧游。

空门有才子,得道亦吟诗。


内殿频徵入,孤峰久作期。


高名何代比,密行几生持。

居与鸟巢邻,日将巢鸟亲。


多生从此性,久集得无身。


树老风终夜,山寒雪见春。

满阁终南色,清宵独倚栏。


风高斜汉动,叶下曲江寒。


帝里求名老,空门见性难。

到日值摇落,相留山舍空。


微寒生夜半,积雨向秋终。


度讲多来雁,经禅少候虫。

风涛几千里,归路半乘舟。


此地难相遇,何人更共游。


坐经嵩顶夏,行值洛阳秋。

白衣游帝乡,已得事空王。


却返湖山寺,高禅水月房。


雨中过岳黑,秋后宿船凉。

水石菖蒲真活计,芒鞋不借更奇哉。


山林本是君家物,为□□□唤去来。

昔人钓忘饵,今师亦忘钩。


静夜江不湍,孤光送归舟。

古德杖头挑,今师竿下取。


月满体自如,清光无处所。

花时懒看花,来访野僧家。


劳师击新火,劝我雨前茶。

杯渡前溪见水源,偶来佩芷服兰荪。


香台犹带山窗影,经卷长依松树根。


云起晴峰还有触,雪消春野不留痕。

阿育王塔舍利存,山气无雪春冬温。


莲花台近多罗树,中有人谈不二门。

萧条江上寺,迢递白云横。


坐待高僧久,时闻落叶声。


鸱夷怀往事,张翰有馀情。

荆溪霜落后,铜官日出初。


自栉头上发,更理箧中书。


上人从定起,咏言方绕除。

释子安禅何处山,镡津溪上薜萝间。


身将鹤畔松同古,心与岩头云共闲。


九峰禅观通云月,百六滩声广长舌。

久沦尘俗愧缁衣,曾是三生石上违。


愿得远公留半偈,也令玄度发清机。


金沙堤晓香中别,祗树林深定里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