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正月孤帆别远津,秋风林下忽沾巾。


他乡久住愁双鬓,故国遥看隔几尘。


江海又逢初下叶,关河同是未归人。

客有紫霞想,行寻白云峰。


自期名仙会,适与高人逢。


邂逅展良晤,优游企高踪。

七闽山多如蜀川,千崖万岭疑登天。


六华峰高雪作顶,五月夜半闻寒蝉。


芙蓉石室人稀过,莲宇香台尚经火。

金天向西多佛祖,宝筏东来多梵语。


直指单传悟者稀,沙门衲子徒辛苦。


初闻祇苑布黄金,复有袈裟入少林。

端居在人境,久没尘壤中。


探奇不惮远,于焉得佳逢。


石怪互森列,台高絓虚空。

新塔荒山生野烟,飘然只履向何天。


禅家自是无生灭,尘世空馀有泪悬。

兰若三山下,相逢慰所思。


支离惊落叶,留恋惜连枝。


境静禅皆寂,身空病不疑。

梵宇相逢处,依依忆断行。


佛香云近榻,禅寂鸟窥房。


粥茗留清昼,钟鱼出上方。

只履复还西,令人忆我师。


空门了生灭,尘世漫凄其。


驯鸽栖新塔,灵花落故枝。

竹院名童子,茅斋坐已公。


亦如王舍内,却愧鲁家东。


共味井泉接,分阴树影中。

我访东山丞相谱,因过南墅半云寮。


雉栖薜荔都苍墓,鳌补夫容大士桥。


万岁藤枝神蜕杖,三花树子瘿为瓢。

东土帝王州,高僧汗漫游。


□衣收夜雨,洗钵渡江流。


草发金银穴,花飞霹雳沟。

古院闭松色,入门人自闲。


罢经来宿鸟,支策对秋山。


客念蓬梗外,禅心烟雾间。

赐明湖一曲,认乔木,中兴年。
算小队郊坰,中原壁垒,天放身闲。
颓阑。

经论功馀更业诗,又于难里纵天机。


吴朝客见投文去,楚国僧迎著紫归。


已得声名先振俗,不妨风雪更探微。

旧斋休忆对松关,各在王侯顾遇间。


命服已沾天渥泽,衲衣犹拥祖斓斑。


相思莫救烧心火,留滞难移压脑山。

高吟欲继沃州师,千里相寻问课虚。


残腊江山行尽处,满衣风雪到闲居。


携来律韵清何甚,趣入幽微旨不疏。

郑生驱蹇岘山回,传得安公好信来。


千里阻修俱老骨,八行重叠慰寒灰。


春残桃李犹开户,雪满松杉始上台。

行心乞得见秋风,双履难留去住踪。


红叶正多离社客,白云无限向嵩峰。


囊中自欠诗千首,身外谁知事几重。

六十八去七十岁,与师年鬓不争多。


谁言生死无消处,还有修行那得何。


开士安能穷好恶,故人堪忆旧经过。

须鬓三分白二分,一生踪迹出人群。


嵩丘梦忆诸峰雪,衡岳禅依五寺云。


青衲几临高瀑濯,苦吟曾许断猿闻。

紫绶苍髭百岁侵,绿苔芳草绕阶深。


不妨好鸟喧高卧,切忌闲人聒正吟。


鲁鼎寂寥休辨口,劫灰销变莫宣心。

往岁曾寻圣迹时,树边三绕礼吾师。


敢望护法将军记,且喜焚香弟子知。


后会未期心的的,前峰欲下步迟迟。

吴都使者泛惊涛,灵一传书慰毳袍。


别兴偶随云水远,知音本自国风高。


身依闲淡中销日,发向清凉处落刀。

曾得音书慰暮年,相思多故信难传。


清吟何处题红叶,旧社空怀堕白莲。


山水本同真趣向,侯门刚有薄因缘。

仲宣楼上望重湖,君到潇湘得健无。


病遇何人分药饵,诗逢谁子论功夫。


杉萝寺里寻秋早,橘柚洲边度日晡。

吴头东面楚西边,云接苍梧水浸天。


两地别离身已老,一言相合道休传。


风骚妙欲凌春草,踪迹闲思绕岳莲。

知泛沧浪棹未还,西峰房锁夜潺潺。


春陪相府游仙洞,雪共宾寮对玉山。


诗里几添新菡萏,衲痕应换旧斓斑。

衲衣禅客袖篇章,江上相寻共感伤。


秦甸乱来栖白没,杼山空后皎然亡。


清留岛月秋凝露,苦寄巴猿夜叫霜。

四轴骚词书八行,捧吟肌骨遍清凉。


谩求龙树能医眼,休问图澄学洗肠。


今体尽搜初剖判,古风淳凿未玄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