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故人张仲蔚,斋馆学逃禅。
岂薄汤官小,偏闲苑监年。
树萩犹济上,司竹似淇边。
上林一何好,芳树何葳蕤。
繁花纷煜煜,碧干共低垂。
岂无幽旷原,亦有清涟漪。
飞云峰下即华台,五百何年去复来。
田地荒芜应再辟,松杉苍郁旧亲栽。
灵山一会依然在,塞外孤儿尚未回。
忆昔驱车度函谷,解鞍访古骊山麓。
华清虽有亡国恨,绣岭犹存旧时木。
无情草木竞争春,不问兴亡自红绿。
辨舌机锋锐,言簧巧意倾。
一闻贤者议,众鄙啬夫名。
利口宜深戒,违颜愿力争。
相门佳气至今传,春暖长开白玉筵。
作赋争夸球履客,买歌不惜水衡钱。
欣逢上苑蟠桃日,忆醉大官赐酒年。
林氏家藏万帙书,五船便可当五车。
别顾客舟施坐榻,更谋官舫作行厨。
写时教子烘青竹,读处呼童捉蠹鱼。
三叹枉教陪一唱,诗仙争肯伴樵夫。
金刀刮尽尘埃气,玉水洗成冰雪肤。
涸胃已惭搜思竭,乾喉兼觉出群粗。
两人外迹本相疏,何故孤孤为病夫。
未报已惭公面目,有情顾入我肌肤。
将身荷负嫌躯小,引臂镌镕要骨粗。
老怀秋思各思山,绿发儿童事事闲。
感物但搔头上雪,呼人莫笑镜中颜。
篮舆自可来尝酒,芒屐犹能去渡关。
闭门老子卧游山,心去穿云身自闲。
平地散仙曾有号,坐曹为吏亦何颜。
吟诗著屐都无齿,探月开门更不关。
老身如坐白云山,人日登高我自闲。
莫道此心无乐事,未知何日有愁颜。
月将寒影投书幌,菊遣秋香过竹关。
一从缙笏垂绅后,所至官曹不苟拘。
皓首积成高世义,赤心倾在逆鳞书。
温如冬日人之望,严载秋霜使者车。
衰翁大半白髭须,活到明年六十馀。
未死须为治河说,此生难就赈饥书。
西庵共坐诸僧榻,南郭亲逢大使车。
身虽老矣心弥壮,义必为之世所谙。
新著绣衣行殿内,又骑骢马使淮南。
升堂避席非常礼,就室迂身共燕谈。
十月西征天气寒,两江今日静波澜。
蛮夷万里皆唐制,齐鲁诸生尽汉官。
榕叶似云垂满户,荔支经雨喜登盘。
蟠桃枝上露漙漙,青鸟书来墨未干。
笙鹤群仙云外降,冠裳九老画中看。
香浮玉斝椰浆白,红压金盘荔子丹。
老剑独磨知岁久,短檠相对忆更深。
东风物色年来异,又喜看春到上林。
秋风天子阿娇时,蜀客风流入梦思。
携得远山图谱在,篇终特与写长眉。
禁苑春深景物嘉,漫游人共跨骊騧。
凭将潋滟双青眼,看尽娇娆万种花。
蝶梦酣随风荡荡,莺声浓傍柳斜斜。
紫燕初归庭宇。
画帘来去。
呢喃软语话多时,如欲和侬住。
萧翁本胜士,诸郎多艺文。
伤哉晚大谬,家国成丝棼。
主昔食何邑,桃李争秾芬。
今年春色透,惟有上林深。
石山开遍锦,榖雨溜成金。
拆发程颐谏,移栽赵鼎箴。
今年春色丽,惟有上林明。
暖日崇桃映,疏星积李横。
碧鸡临水舞,黄鸟逐人鸣。
今年春色早,惟有上林先。
蛰起惊雷下,冰消杲日前。
枯株扶冉冉,嫩草踏芊芊。
春日阳关道,莺声满上林。
来从金谷晓,飞度玉楼阴。
柳嫩难分色,歌停稍辨音。
春阴苑树合,日出见黄鹂。
圆声度繁叶,流羽拂高枝。
时节苦易换,况经多别离。
御苑春何早,繁花已绣林。
笑迎明主仗,香拂美人簪。
地接楼台近,天垂雨露深。
东陆和风至,先开上苑花。
秾枝藏宿鸟,香蕊拂行车。
散白怜晴日,舒红爱晚霞。
灼灼花凝雪,春来发上林。
向风初散蕊,垂叶欲成阴。
人过香随远,烟晴色自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