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琵琶山人白发翁,金玉文章冰雪容。
凤凰台下时常见,野鹤群中不易逢。
内墙阴处月桥西,记得联镳觅故溪。
千里北风成怅望,几时南客重提携。
不奈寒侵季子裘,忽惊同载李膺舟。
使星一点依南斗,肯作聊城五夜留。
倾盖金陵白下门,照人玉树色清温。
殿前礼乐三千字,海内文章六一孙。
雨露自天承紫诰,风云随地送朱幡。
文忠孙子尽儒冠,汝最华年拜好官。
白日锦衣行五马,青云彩翮翥孤鸾。
闻名何似承颜色,握手谁能出肺肝。
十载风尘梦一回,征车重过鲁连台。
荒原水涸新苗长,大泽春寒细雨来。
战垒经年荒草合,戍楼一角暮云开。
廿年前泊古聊城,酒地吟坛纵复横。
河上儿童应识面,今来竹马子孙迎。
赀郎实愧是凡材,毛义欢颜又一开。
昔日鲁连陂上吏,三迁却领射书台。
万里边沙恰放还,玉堂不许著疏顽。
道途未了东南债,又向闽天去看山。
二十年前杏苑春,使君同是看花人。
一麾今日东昌守,羞把文章谒后尘。
十载重逄骨鲠臣,生涯能斥向来贫。
一时辍棹舒情曲,三接乘骖到水滨。
乌府前循仪范古,鸿胪首唱姓名新。
征途瞻上国,秋尽度聊城。
葭露迎船重,萤光带月明。
江山违夙约,诗酒尚虚名。
万里江湖数起居,乾坤历历过青徐。
得风水远孤帆外,牵月河长百丈余。
俗债可容还醉笔,老魔犹与战残书。
捩柁怜三老,开船捣石尤。
睨阳忽自照,阴霭未全收。
得食鸱鸢啸,经时橘枳秋。
清源一州耳,繁会二都间。
北走邯郸道,南开吴楚关。
歌钟连白屋,鸣跕俨朱颜。
闻道张秋决,先朝虑独深。
为山名戊己,使者失辛壬。
地控支祈锁,天寒象罔沈。
普天同荷帝,四海久销兵。
夷虏终荒服,东南旧翰屏。
甄陶真宰事,桑土腐儒情。
碣石衔天府,清漳解北流。
星槎天上使,萧鼓驿边舟。
岸柳纡行旆,州兵护彩旒。
馆矰津亭接,临川市暨连。
木绵随处有,贾客半吴船。
露脆秋梨白,霜含柿子鲜。
甸服仍周典,沟渠自禹功。
幽并千涧合,江汉万方同。
翠柳沿堤暗,雕枫积坞红。
风壤连齐鲁,河流汇卫漳。
愁思斜日外,衰鬓驿亭傍。
江鹜凌寒浴,饥乌下食将。
苍茫古渡系孤舟,芦苇丛生水不流。
满地寒磷飞野火,几株老树艳新秋。
时平东国犹虞盗,地隔西川更引愁。
轻风五两此经行,曲岸停舟夜火明。
落日楼台临远水,中宵鼓角起严城。
射书人去碑常在,洗耳风高俗尚清。
吾道看如此,天涯去住难。
班荆留款坐,剪韭劝加餐。
暮雨吟蛩切,秋风落雁寒。
一夕三年别,疏镫话旧游。
长征还带剑,远望欲登楼。
月落青山夜,云回紫塞秋。
重来廿载客登楼,身到浮云最上头。
一览直穷千里目,百年能得几回游。
眼中人物垂垂老,槛外烟岚色色秋。
万里江湖数起居,乾坤历历过青徐。
得风水远孤帆外,牵月河长百丈余。
俗债可容还醉笔,老魔犹与战残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