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玉奴何必减花奴,省识春风作画图。


临水隔花看走马,翻身射雁落雕弧。


词场君擅倾城色,诗社侬凋觅句须。

夫子道何孤,青云未得途。


诗书难舍鲁,山水暂游吴。


野绿梅阴重,江春浪势粗。

休兵三十有馀龄,铁马曾来似不曾。


寒士喜从贤御史,闲人许识老名僧。


画船处处歌春雪,厦屋遥遥贮腊冰。

三月晴过半月春,真成好景与良辰。


簪花骑马多游女,掷果呼猿不畏人。


湖山行乐有心赏,天地太平无战尘。

世间春暖此间寒,万树阴阴万竹攒。


骢马来游人不避,画龙谁写我频看。


馀生久已忘三黜,高会犹容预四难。

渊静涛飞亦壮哉,冷泉亭右闸初开。


一时变作跳空雪,万众惊闻喷壑雷。


老鹤远过彭祖寿,巨杉何啻盛唐栽。

年年时节美春三,谁识湖山绿似蓝。


万户栋梁双语燕,千村桑柘两眠蚕。


鼓钟下竺寺连上,香火北高峰胜南。

书来沧海上,喜色耀门阑。


天阙珠呈树,阶庭玉照兰。


纱厨回霁色,绣褓怯春寒。

雪縠乌纱气似云,摇毫不瞬已成文。


儿时追逐无三捷,老去荒唐更十分。


木里液樠将底用,韶边朋肯岂堪闻。

淹留数高会,伯仲复名家。


白发几年客,红蕖三度花。


风从西苑至,月傍帝城斜。

此道深明岁月长,麒麟掠地见威光。


金炉不藉罗浮草,玉树偏生南国香。


一枕几回轮吐纳,五羊何必忆家乡。

男祥重见叶长庚,无限高门意气生。


遂有次儿肩德祖,奇哉二子类徐卿。


金光并茁尧庭草,玉露初盈汉阙茎。

如何谪官日,气色满长途。


少妇元名玉,佳儿遂捧珠。


兰徵何夕梦,蓬挂此时弧。

闻君有家庆,客舍共为娱。


正待横腰绶,新看入掌珠。


好音传过雁,小妇唱将雏。

玄霜新品出杉萝,驰赠名郎寄意多。
听取染毫丹陛下,龙蛇飞影试如何。
玉燕连翩飞,明珠掌上出。
着膝动星文,试啼知英物。
惟岳降神申甫生,兰闺小妇梦还成。
羊鹤山人年七十,步履如飞尤健食。
两肩覆雪自丝丝,满颊渥丹何熠熠。
人言君是地行仙,泉石优游不记年。
隔岸丹枫几叶零,迢迢银汉渡云軿。
且寻河朔同逃暑,莫向湘江问独醒。
鸡黍已惭虚两月,茶瓜聊共赛双星。
相携莫怯晓风吹,盼盼天回一线期。
田到荒年偏种玉,松于雪际更生枝。
因多男子嫌多累,不愿公卿但愿痴。
南海何来产夜光,木难火树齐相当。
蕊宫朗映珊瑚色,金阙银台气郁苍。
自接仙郎掌上舞,四筵宾客争环睹。
夜乏维熊兆,朝闻异雀鸣。
果能承父业,敢望大家声。
白首嗟余老,何时见汝成。
棘闱倦羁束,何异韝上鹰。
突兀有高楼,寸目堪远凝。
雨残空正霁,暑尽秋初澄。
丈人行乐鉴江边,真境瀛洲遂盛传。
闻道麒麟天上瑞,不知七十地行仙。
一星南极辉珠蚌,连璧东床引玉田。
风前散袂能忘扇,月下题诗不用灯。
万士清宵鏖棘庑,一年秋色满桐城。
庙堂遣使出分巡,抚养遗黎尚旧人。
今日不虚前日举,去时仍是到时贫。
一心耿耿公家务,两鬓萧萧客路尘。
灵椿硕茂桂标枝,举子中年岂谓迟。
坡老欲为汤饼客,商瞿真有丈夫儿。
复阳应节春无限,积善之家信有期。
汉家中垒业,父子世传经。
掌摘金茎露,光分太乙星。
趋朝衣傍紫,著论汗犹青。
谢庭花似雪。
正汤饼春饧,兰芽初茁。
珠生甫弥月。
一年秋半月当空,遥羡飞觞接庾公。
虹影迥分银汉上,兔辉全写玉筵中。
笙歌送尽迎寒漏,冰雪吟消永夜风。
久许解兰舟,出载罗浮月。
晴波风涣文,尘襟天濯雪。
卜往经旬时,兴来即庚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