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我家海岳之画图,乃是小米手所摹。
舟崖翠壁走云气,北连恒碣南衡庐。
长风中来吹不断,疑有鬼物阴卷舒。
巷盘之字出,桥倚蚁封斜。
松翠晴为雨,枫丹昼有霞。
苔延缘鹿迹,犬吠想人家。
久闻何逊工诗律,曾共山翁把酒尊。
宝剑未逢吴季子,丛台空忆赵王孙。
连珠古锦纱笼句,破壁寒镫屋漏痕。
壶中日月洞中天,紫府官曹许接联。
爽垲已辞齐相宅,衰庸休问绛人年。
故园一别难回首,何日三军得晏眠。
栖霞江上放船回,旧雨花间扫径来。
北向云山心共寄,四围金带手先栽。
披襟每倚藤萝月,起草仍留蜡炬灰。
犹记柴扉傍液池,退朝觞咏集于斯。
十年画舫留题处,一榻僧寮对影时。
传舍不知谁是客,角巾无意再寻诗。
四顾无高阜,群峰此独尊。
泉声雷万壑,云气海千村。
路转蜂腰细,崖空虎迹存。
云中樵斧声,偶杂樵夫语。
拨云寻径曲,邈焉少伴侣。
登高一俯视,离离荡禾黍。
晓来喜听樵夫语,今日重阳不风雨。
出门一笑双瞳青,海色山光净如许。
我访白云云忽生,石根缕缕炊痕轻。
览胜登五云,临发天未晓。
不辨径高低,只觉行人少。
舆行二三里,月尚挂林杪。
天上老人自有星,翩然披发下炎坰。
楼头黄鹤何年返,骑向蓬壶访蔡经。
瘦马穿云入,闲情偶乐山。
人行千树底,村在万峰间。
乱石成三径,流泉汇几湾。
不知山寺路,取道觅荆榛。
幽菁鸟呼伴,空山云逐人。
乱流飞涧脊,秋叶下岩唇。
白云不为雨,化作窈窕峰。
峰峦杳莫辨,时见云蒙蒙。
我行入云中,云气扶孤筇。
临水如无水,登山不在山。
谁人能识此,我意自空间。
酒向松间煮,诗从花下删。
山居恋花信,逐境无定属。
返照归古寺,幽意静还续。
小桥坐流水,平野看衍沃。
最爱林皋路几叉,贪看景色屡停车。
绕溪屋似鱼鳞细,截道桥如雁齿斜。
山远云根疏著树,秋深霜叶艳成花。
重寻归径紫峰西,回首禅关路已迷。
出岫云都随足起,衔山日正及肩低。
溪桥断处撑双塔,烟树丛中卧一犁。
风流耆旧远,尽日掩秋堂。
野水落寒石,乱山低夕阳。
白云从过眼,黄菊又初霜。
步屟春风里,闲花到处香。
轻云过水湿,残月下山凉。
路失遗樵辨,林深古寺藏。
竹径高台出,层轩四面开。
千秋亭上酒,五月笛中梅。
远水环山尽,晴云带雨来。
翠竹丹崖倚碧流,轻桡重拨意悠悠。
山灵未许同招隐,画栋飞云锁上头。
使旌驱近郭,民宴列芳池。
泄泄春台上,沈沈暮海涯。
鸿惊人宛转,电激骑追随。
曳曳溶溶绕翠微,朝朝暮暮满山飞。
于今待汝为霖雨,莫向山中变白衣。
水石光涵千里色,川林阴翠湿芝兰。
杏花坞接投龙洞,瀑溅苍崖鹤骨寒。
何处珍丛最早开,海云山茗合江梅。
忽传诗帅邀肤使,不用歌姬侍宴杯。
晓艳鲜明同绮靡,晚妆清淡奉徘徊。
渐侵晚景尤便静,不出忙中岂爱闲。
休问骅骝与蛙黾,会须投绂老青山。
南山高且深,竹深带流水。
先生庐其中,迥若崆峒子。
雪发覆两肩,深悟造化理。
不用沉河起,非关触石升。
舒张如鹤出,变化似龙兴。
仿佛玉山峙,依稀雪岭凝。
天际正英英,排空忽上升。
苍梧何处出,岱岳自封兴。
但见奇峰耸,宁知嘉气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