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老去疏慵厌仕途,归来林下学真如。


不思身外千般事,只占人间一味愚。


但得清尊长对客,纵添白发亦从渠。

奉祠命下大明宫,尽室欢呼笑语同。


但欲从容全晚节,敢言高尚激贪风。


醉乡有约谁陪我,诗社无人赖有公。

一自同簪獬豸冠,几经离合几悲欢。


荷君终始于人厚,知我疏慵涉世难。


闻道休官能自适,惠然贻问更相宽。

有屋依山复面湖,幽栖试问有谁如。


门前更种千竿竹,堂上还堆万卷书。


每恨暮年方卜筑,岂知今日得安居。

懒复从人问里评,纵今得誉亦虚声。


有儿第使传儒业,改秩何期冒宠荣。


敢望芝兰如谢氏,但亲松菊学渊明。

多士如林古豫章,不应较艺寓僧房。


一朝尽辟荆榛地,万础俄新翰墨场。


文笔要同孤塔耸,词源宜与两湖长。

莫将外物挠胸中,旱魃从他更祝融。


道业不应缘火尽,生涯会复值年丰。


事经盘错才方见,诗到羁穷句始工。

西陵西陵高插天,武侯庙前寒泼烟。


谁知陈侯笔有力,远远移来向君壁。


老翁眼见惊愕眙,醉摇屈笔来吟诗。

南窗薄暮雨如丝,茗碗熏炉共论诗。


天趣悠悠人意表,忘言相对坐多时。

蝇头小楷写乌丝,字字钟王尽可师。


忽悟庖牺初画象,工夫元不在临池。

一丘合老渔樵席,诗声误落燕台侧。


夤缘得见玉堂人,面带九霄风露色。


夜光烂烂明月章,惠然堕我云山旁。

溪藤捣霜寒夺目,硬黄瘦字疏相续。


墨花出袖吐春妍,一片玲珑水苍玉。


分明寄我孤山图,上有岁月书林逋。

吉日涉大川,单舟若鸿毛。
摇摇遇顺风,泛泛凌雄涛。


已过赤岸渚,复宿杨林皋。

海客乘槎上紫氛,清明时节雨纷纷。


虎牙铜柱皆倾侧,水尽天南不见云。

一百五日寒食雨,风光别我苦吟身。


尚书气与秋天杳,同是天涯沦落人。

寒食家家出古城,满川风雨看潮生。


八千里外飘零客,起向朱樱树下行。

昔藉梨花作寒食,孟光举案与眉齐。


越裳翡翠无消息,夜合花开日又西。

慈母年高鹤发垂,乡书无雁到家迟。


初过寒食一百六,一日思亲十二时。

台州地阔海冥冥,人踏金鳌背上行。
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无花无酒过清明。

残花怅望近人开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
寒食清明都过了,鹧鸪飞上越王台。

关山迢递古交州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

微雨微风寒食节,夷歌铜鼓不胜愁。

拜扫归来走钿车,二年寒食住京华。


自怜惯识金莲烛,奉使虚随八月槎。

回首扶桑铜柱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


清明寒食谁家哭,折戟沈沙铁未销。

江村摇落暂逢秋,况是闻君独远游。


浙水风烟思吊古,楚乡人物赋登楼。


书沈寒雁云边影,梦绕清猿月下愁。

骊山名胜古来闻,丘垤纷纷夐莫群。


老鹤瞑投孤嶂月,蛰龙晴吐半岩云。


崔嵬直与终南并,葱茜疑从太华分。

龙象高高幸得攀,法筵开在水云闲。


好教大众为禅侣,方许兹乡号佛山。


一马自天无不踏,五羊馀石亦非顽。

梅花开棐案,岭路未曾知。


偏是南州士,孤芳劳我思。


青山无半亩,白眼亦多时。

久晴思得雨,一雨惬群情。


病逐炎蒸退,凉随喜气生。


九重舒圣虑,四野望秋成。

北风投晓渐雄豪,椎鼓车帆十丈高。


枕底洞庭三百里,卧听天乐响丛嘈。

半掩船篷天淡明,飞帆已背岳阳城。


飘然一叶乘空度,卧听银潢泻月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