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禁中清切异人间,诏许词臣奉燕闲。


新政屡闻诛左道,遗书真欲见西山。


猥加体貌惭天语,愧乏箴规动圣颜。

六街欢动马蹄灰,共报先生入相来。


兼傅青宫需大老,赞元黄阁藉英才。


琪花瑞兆秋成稔,璧宿光腾夜色开。

云鹏遥转自天池,铃索铮然夜已知。


相业待谁参燮理,圣心从昔警艰危。


三江丰采无双士,两汉丝纶绝妙词。

青坊斋宿几度,十年斗杓转东。


池草梦回恻恻,泥缄诗寄重重。


玄经喜得时听,姜被何须夜同。

官舍平临御水,龙楼远见飞檐。


坐想先生泚笔,静呼童子钩帘。


颜氏心斋已久,杜陵诗律方严。

双瞳如月鬓如丝,林壑争迎海鹤姿。


酿秫仙来长对酒,哦松人老只耽诗。


渭滨尚父同高寿,洛下耆英会盛时。

青毡归老白头新,六十于今又七春。


手摘晚蔬供斗酒,坐临秋水濯缨尘。


三时适意松坡稿,百岁论文蔗境人。

秋风乔木涧声长,峰麓犹存旧讲堂。


麟史注文高众子,龙源山色胜吾乡。


藤缠废础荒陶径,藓蚀残碑寄孔墙。

廊庙忧深病亦深,西风庭木动悲吟。


文星一殒嗟何极,哀诏频颁似不禁。


三馆尚闻修宋史,八方空复望商霖。

白发萱亲在北堂,喜承恩诏趣归装。


秋容黯淡辞都下,晓梦依稀见洛阳。


莱子旧衣增刺绣,阳城新例有封章。

杖履相从不厌频,通家惟我最情亲。


双莲约赋池中瑞,一果亲颁席上珍。


喜簉鹓行随步武,忍从鲸海送归人。

先生韦布到公卿,更向清时取令名。


两鬓晓霜辞魏阙,一帆春雨下鄞城。


耆英自合当人望,勋业都留与世评。

不作中兴谏议臣,归来仍许禄终身。


要令公相惭台鼎,正为先生乐钓纶。


黄鹄溯风非漫士,赤龙当极是真人。

文章座主大司空,晓梦惊随逝水东。


汗竹香生良史墨,宫花尘拂状元红。


英魂仿佛陪仙驭,恤典分明感圣衷。

卫水湾湾翠绕庐,如云乔木荫庭除。


白眉久待双龙阙,黄发高悬五马车。


桑梓百年恭敬日,萍蓬千里笑谈馀。

前辈风流十载闻,登堂今喜沐清芬。


夜谈往事徐呼酒,老爱新知屡示文。


林壑有缘供杖屦,朝廷何日下玄纁。

不睹光仪岁月侵,上堂瞻拜此情深。


坐中屡说通家义,老去犹多体国心。


朝野勋名终烜赫,山川灵气忽销沉。

早辞钟鼎乐丘园,盛福完名众所尊。


星象忽惊前夕变,耆英今复几人存。


庙堂拟下哀荣诏,林壑空留杖履痕。

冒雨出城郭,沿溪到林坰。


窅然竹扉下,容我双屐停。


侃侃郑公孙,老大横一经。

幼幼堂上春如海,幼幼堂下多兰茝。
堂中老人发垂雪,朱颜不共年华改。


清晓开门人请药,午夜篝灯诊危弱。

文皇中兴初,吉士谁第一。


侃侃忠文公,抱此金玉质。


官衔应列宿,讲读近清跸。

刘郎未撤轮台戍,使者年年向西去。


宛国传将马乳来,汉宫始识葡萄树。


茂陵石马秋风寒,玄香冷落黄金盘。

拔地苍山几千丈,九叠芙蓉照林莽。


群峰夹峙青冥中,万里云开露仙掌。


山回径转得佳处,筑室何人据高壤。

高皇定都日,首事在国庠。


青衿变左衽,木主开中堂。


启运今百载,弦诵声逾长。

可是名门积至諴,双亲偕老向云岩。


庭前椿树坚持久,堂北萱花迥出凡。


振铎清风传矩度,采蘋高韵协英咸。

敕葬恩深动一时,松楸长系百年思。


几筵况有奎文在,不用人歌薤露诗。

曾受清朝御史封,华颠乌帽见真容。


坟前更竖苍崖石,待取鸾书下九重。

窗下俄生并蒂瓜,可须红紫斗繁华。


高人已作全归士,和气犹传积善家。

孔墙东畔起高楼,望见宫前泮水流。


家训有劳人共指,都台声价重宸旒。

饥氓不道食无粮,贫女还应嫁有装。


遥想輀车临葬日,几人遮道泪浪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