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白水冯公。
宁海扶风。
更淄阳、长老仙翁。

读易三编断,当朝万事知。


由来不语怪,何意遂无儿。


酒德欢长绝,书林稿尚遗。

风旌引素辕,歌绋远犹喧。


此路成千古,何人叹九原。


未亡钟淑俪,不朽寄空言。

睆箦绵疴革,中楹奠梦还。


蕝仪犹在野,书副即藏山。


友酹生刍洁,君恩刻印颁。

华殿推名学,南宫重亚卿。


心无二何佞,身有两龚清。


归沐宾綦鲜,幽通笔思精。

长从日下望长安,花鸟惊春几岁阑。


分陕秦藩双岳重,传经吴馆万松寒。


叨陪国士蒙知易,误饭王孙觉报难。

乱峰千叠拂云霓,辐合坑崖立似梯。


曾向括州州里望,众山却是此山低。

海国微霜叶已丹,玉壶清酒夜漫漫。


天寒客路鸿声晓,月落芳江树影残。


情在不堪分手去,兴来犹恋故人欢。

吾爱方壶子,翩翩列仙流。


咽津结龙虎,逍遥与天游。


有时发仙秘,戏扫琼林秋。

垂萝云卷读书声,谷口人稀晚自耕。


不见五陵松柏外,秋风离黍故宫情。

窅然长夜台,举世可哀哉。


泉户一朝闭,松风四面来。


石碑填驳藓,珠服聚尘埃。

当年曾谒大冯君,皂盖飞扬瀫水濆。


华国更传中秘草,名家谁嗣太玄文。


香浮赤舄唐宫雾,烛引绯袍汉殿云。

雪积云腾昼杳冥,万山玉立不胜清。


举头只恐是尺五,松柏已为环佩声。

琪花风乱欲成团,度岭人言路已漫。


我斥征夫第前迈,山翁不畏雪霜寒。

万里岷峨水,维扬会众流。


云涛倾楚尾,天堑壮吴头。


北固山光近,南泠水品优。

盘峤中间十里湾,绕山如蹑翠连环。


两岐尽处忽回首,只在寻常一望间。

终身从一报重泉,难老应知锡自天。
表宅不须烦沛相,陈情今幸有阿玄。
星轺嵩祝金华殿,昼锦尊开玉润筵。
白发贞媛寿古稀,高秋宝婺鉴空帷。
称觞喜见堂前婿,御食何殊膝下儿。
早寡陶婴黄鹄赋,靡他齐女柏舟诗。
静如秋月气如潮,未老惊看鬓渐凋。
挟策长歌来远碛,辞家短剑自前朝。
巫闾烟雨题千尺,沧海风沙见一毛。
不负崎岖路几千,歌声哭语雪中眠。
自言到此今经岁,一夕真当胜十年。
大地临孤岛,高台俯七星。
城连溪上寺,云覆水中亭。
京兆家犹旧,甘棠树尚青。
村南村北梧桐树,山后山前白菜花。
莫向杜鹃啼处宿,楚乡寒食客思家。
平芜千里绿迢迢,水宿山行好耐劳。
最是愁人最奇崛,冯公之巘浙江潮。
滔天洪水势初收,山自凝形水自流。
孰为陶公安福地,误令今古聚蝇头。
江山信美非吾土,试看周人重首丘。
百级山田带雨耕,驱牛扶耒半空行。
不如身倚市门者,饱食丰衣过一生。
绝壁倚霄汉,千峰势如驰。
何年五丁士,凿石连天梯。
萦纡不可上,仿佛登峨眉。
衣湿才知马入云,隔峰人语半相闻。
前行共指桃花砦,巨石如碑不见文。
凤城宫阙倚苍山,虎卫旌旗拂画阑。
辇路霜清梅破腊,御沟波暖柳欺寒。
青云每愧班超笔,华发应惭贡禹冠。
皇祐登瀛日,同升愧妄庸。
我年先一饭,君学富三冬。
久要平生好,分携晚岁逢。
清润慈明玉,汪洋叔度陂。
不忧仁者寿,早作哲人萎。
黄鹄归无日,青乌葬有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