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馀春去已远,绿水涵新塘。


渐爱树阴密,初迎蕙风凉。


高亭可四望,绕郭青山长。

黄叶落空城,青山绕官廨。


风云凄已高,岁月惊何迈。


陂田寒未收,野水浅生派。

屹然高阁虚且通,溪山增秀来薰风。


皆云闽境似此少,岂但为最沙阳中。


栋楹显敞制度巧,饰以黝白非青红。

高阁凝虚翠,虚斋泛碧川。


七峰连秀色,万户锁晴烟。


风物悲游子,登临集众贤。

山秀波平望不穷,此身浑堕翠光中。


兵戈满眼栖何地,注目溪头群玉峰。

重到沙阳十二春,新罹兵火为伤神。


欲论旧事无知者,只有青山是故人。

白云点破乱山青,影落寒溪晚更明。


谁谓天涯无雁到,雍雍初听两三声。

林中轻素起寒烟,两两飞鸥傍钓船。


心在江湖归未得,晚来幽独更悽然。

日轮隐隐落西山,尚有残阳木杪间。


暮暮朝朝成底事,可怜飞鸟自知还。

桂香泛泛满秋风,十里沙溪一望中。


景物随时慰牢落,羁臣那解感飘蓬。

白蘋红蓼满汀洲,淅淅西风古渡头。


寒日无情又西下,清溪不语水东流。

翠峰高阁两相宜,独倚阑干注目时。


休问江山非故国,且将爽气慰梁溪。

两峰凝翠对飞檐,缺处青岑出远尖。


暮雨朝云时点缀,何须画栋与珠帘。

溪阁临虚面势宽,凉天佳月共追欢。


渔舟忽动水光碎,桂魄未高山影寒。


色染林峦烟漠漠,气侵笑语露漫漫。

法界惟心在处安,胜游须信得时难。


云峰远并山峰碧,天影深摇溪影寒。


去国不知流落恨,亲仁且尽笑谈欢。

仙馆深居寂寞滨,千岩浓翠湿无尘。


筑台一日临风雨,驱石中宵使鬼神。


潭上昼游鱼听瑟,花间春醉鸟衔巾。

绿竹参差平拂檐,疏阴掩映似重帘。


留径人谁识蒋诩,开窗吾拟学陶潜。


古墙莓苔有石色,长夏江山如火炎。

檐前老竹生无数,座上清风处处来。


俗客不知看好鸟,红尘无复污苍苔。


儿童戏扫黄金影,茗饮时倾碧玉杯。

耸耸排修竹,萧萧拂蠹檐。


秋声送凉雨,晚影碎寒蟾。


居处贫非病,生涯智养恬。

春逐花枝落酒杯,草随春色上高台。
殷勤更把重帘卷,放入青天白日来。
绝壁孤亭迥,千峰落日曛。
沙明江上树,客带洞前云。
市散鸡鸣远,村荒犬吠闻。
关仝善绘事,上宗洪谷师。
长素写幽兴,宛似清秋时。
天高气为肃,野旷山自奇。

山林之乐幽且闲,何人卜居云半间。

江亭夐立苍树杪,招提高出碧溪湾。

循溪隐隐穿细路,断岸疏疏起烟雾。

栏杆十二俯烟涛,冒雨从君一醉陶。
颇觉寒窗侵岛瘦,故将胜景助韩豪。
波声裂岸鱼歌远,水势横天钓艇高。
栏前碧玉四围宽,满座清风文字欢。
霜气袭人秋更爽,溪光耿月夜生寒。
登临顾我那能赋,姓字从公遂不漫。
张君结庐修竹里,一榻清风净如洗。
几番过雨看新晴,帘卷春阴落乌几。
自从作官今未回,家僮日扫林间苔。
曲曲雕阑锁翠云,湘帘高卷四无邻。
绿阴到座日当午,苍雪堕衣秋满身。
风响佩环惊宿凤,地深苔藓绝香轮。
筑亭种树阅年多,翠翠青青羡两娑。
徙倚赏心移白日,何嫌门外可张罗。
北山靓窈南山幽,山中有地如麟洲。
道人平生好楼居,看山一月不下楼。
素心肯簉鹓鹭侣,雅志自与麋鹿俦。
华堂早擅金银气,画里楼台得似君。
曲径花深常带雨,方塘水暖每生云。
潭龙吼自书声起,海鹤惊从瑟韵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