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夜闻急雨洗氛埃,庆泽仍从天上回。


寰海自应遵诏旨,管弦何用费诗催。


东风渐著金丝柳,和气潜飞玉琯灰。

皇天何时生此汉,六十年前岁遇庚。


不使声名惊四海,未教文阵扫千兵。


如今只作痴顽老,晚节犹干造化情。

终年骑马上山坡,铸得中郎钱几何。


解组可能留不住,扣门犹许问无他。


莫因时事轻悲感,从此新诗更琢磨。

君家大阮声辉赫,当年并试龙墀石。


小阮风流不减人,一家顿有双联璧。


共题雁塔多名卿,溪头独作渔竿客。

晓堤春浪拍江城,出郭试寻堤上坰。


云脚忽从平地起,柳梢先入半天青。


村深渐觉人烟好,地僻苦无车马经。

明堂摄政朝群后,四海流言孺子疑。


何事召公犹不说,丹心惟有鬼神知。

剩水残山字句饶,剡源仁近共推敲。


砚中斑驳遗民泪,井底千年恨未销。

弁阳片石出塘栖,馀墨犹然积水湄。


一半已书亡宋事,更留一半写今时。

成王封伯禽于鲁。
周公诫之曰:“往矣,子无以鲁国骄士。
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子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。

台深铜雀锁斜阳,高唱将雏待凤凰。


筵上不须重顾曲,吴门今是老周郎。

诗名人自老,墨妙世谁如。


瘗鹤高风在,笼鹅逸兴馀。


藜然中垒坐,花浣少陵居。

作赋元惊坐,临池更擅场。


真行王大令,篆隶蔡中郎。


巨榜高天揭,穷碑绝域藏。

海东归驾杳难攀,松桂清阴满旧关。


老境正逢开口笑,畏途谁得乞身还。


花边曳杖吟随鹤,湖上移舟坐看山。

来登梵阁诸天上,暂借文觞此日留。


落木寒山堪望远,疏花锦石自宜秋。


风尘荏苒催双鬓,廊庙周旋系百忧。

亭晚离尊集,波晴锦缆开。


使旌移北斗,卿月近西台。


奏谳平天宪,登延简上才。

千圣相承惟道一,忧勤惕厉意尤深。


至诚之理元无息,有息良非天地心。

过血乖离惨极刑,人情天理岂其真。


天心处置非无意,故把瑕疵累圣人。

旧说东阳山水郡,邑中济济盛宾僚。


能令百里无愁叹,未足涓埃答圣朝。

置守当年为罢侯,剖符皆是帝王州。


一瓢挂在长松下,方信箕山有许由。

每到看山眼倍明,况蓬东岘有馀清。


一时桂棹沙头拾,三日篮舆道上行。


事业每因多难见,文章端为不平鸣。

海内诗家流,按察名不细。


仰溯风雅源,俯拾文选例。


词锋捷如神,学海荡无际。

退之怀桂林,药物珍陆离。


物情恶衰歇,义心感亲知。


我生欠一死,不死当语谁。

射洪高蹈翁,哀歌泪盈盈。


幽居观元化,悼此岁月更。


感遇三十篇,读之慨余情。

涪翁雪堂仙,分谊故不疏。


投之孤芳篇,托根岂云虚。


报以蟠桃实,一尝千载馀。

空山学仙子,满耳笙箫听。


谁知九天上,云扉本不扃。


度世同御风,蓬蓬随飘零。

十年思美人,渊沦抑天飞。


辛勤种青门,竟作抱蔓归。


日月老宾送,霜露沾人衣。

寇初来,战宜田,烈火夜飞光照天。
青山跃马壮士出,一鼓转战清炎烟。


寇复来,战周岭,马上秋风动旗影。

猿鹤忻承语意温,始知轩冕道尤尊。


朱旗闪日屯云影,碧玉行杯照水痕。


天禄千秋高太乙,甘棠一树荫祇园。

云林海色昼生凉,喜接台星近上方。


百粤尊亲归幕府,三朝才望属奎章。


金台远映丹心起,宝殿长留墨汁香。

赤壁矶头战舰烧,军声百万付寒潮。


谁知顾曲风流客,伯业东南启六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