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风当午歇,庭户绝纤尘。
落蕊粘芳草,游丝挽暮春。
间关莺语滑,来往燕飞频。
好雨救焚如,喜极忘美睡。
徘徊湿阶上,俯仰回物态。
惨惨就枯叶,已分死憔悴。
千官万骑奉龙骧,跸路爻闾扈从忙。
罪首既诛昏墨贼,民心犹戴往黄皇。
神灵拥护华舆稳,父老欢迎麦饭香。
每见吾甥学不休,信知积善有源流。
骅骝汗血为驹日,松柏凌霜出地秋。
努力年华成宅相,著鞭高跃破烟楼。
归舟无所有,只得二珍禽。
与我为闲客,娱人是好音。
餐须香米滑,浴贵翠盘深。
有子黔娄似,生涯老更贫。
多惭难绝俗,所幸未违亲。
作苦成无养,为高致不仁。
内则时时读,中言子法多。
味调鱼子酱,香入燕儿窠。
未恨清贫甚,徒嗟少壮过。
忠养无穷日,难终孝子身。
三千王母岁,六十老莱春。
竹笋冬方茁,梅葩腊已新。
八十还馀四,生年值甲辰。
讵知王氏腊,犹是汉皇人。
膝下头皆白,堂前彩自新。
岁岁嘉平月,诗称寿母篇。
麻姑将九十,桃子定三千。
养恨芝薇薄,居愁市井偏。
乔木宋时村,安亲一小园。
白头乌子母,新粉竹儿孙。
古老衣冠在,虚无手泽存。
七尺人难许,归耕已十秋。
亲安因不仕,母老复何求。
妇汲朝临涧,儿樵晚下丘。
白华磨错久,无欲是生平。
有耻甘违世,非时敢殉名。
晨羞牲鼎少,夕卧水烟清。
朱萼身虽老,连枝得弟昆。
无营三处子,有道一曾孙。
南雪多为雨,西山半入园。
儿年一甲子,发白与亲同。
养志惟高尚,遭时且固穷。
莺花知汉腊,儿女解秦风。
八十二春秋,麻姑未白头。
长年乞王母,介福与康侯。
称老吾何敢,承欢恐未周。
炎洲春色早,腊月已阳和。
花使高堂笑,莺教稚子歌。
老莱欢不已,长袖舞偏多。
诗人歌寿母,令我亦同然。
白发俱难老,黄流更驻年。
人分长命缕,客至小春天。
霜降初寒即吐花,不教黄菊擅陶家。
篱边秋色兼春色,别作幽人一岁华。
三举曾孙又一孙,一年嘉庆集慈尊。
麻姑炼黍成珠易,阿母栽桃结子繁。
九岁应求王氏嗜,百龄未毕尚平婚。
镜里微霜两鬓侵,庭闱婉娈老逾深。
六旬单豹鹦儿色,五十重华孺子心。
花燕教雏长绕户,箨龙齐母每穿林。
豚儿天易与贫家,老蚌多珠未足夸。
五子已能如栗里,六龙应得似公沙。
三年结实桃方少,七十生稊柳更华。
又举商瞿第五儿,方开大母寿筵时。
婆孙共物龄应与,父子同庚命可知。
朔雪不须迎腊早,南风好为送年迟。
绿萼和枝折,乘春插即生。
水留元气在,土得上膏荣。
造化非无本,东皇亦有情。
二禽泷水至,绝与画眉同。
欲得长相唤,须教各一笼。
不惊多饮啄,无恨是雌雄。
蘼芜何必怨王孙,千里驱驰慰倚门。
马角未生身却返,鱼肠无恙舌犹存。
平津客散当年阁,泌水池荒贵主园。
莫问他乡与故乡,逢春佳兴总悠扬。
金瓯永奠开天府,沧海横飞破大荒。
雨足万花争蓓蕾,烟消一鹗自回翔。
才疏政拙愧能名,黄发犹欣见老成。
林壤固知聊自乐,门闾要是已堪旌。
持杯潋滟千眉耸,落笔纵横四坐惊。
高僧自有神通力,杖锡横空搭两堤。
会见大夫乘驷马,宁无学士助腰犀。
一溪帆影浪花转,百尺栏杆石笋齐。
谁家烟玉。
趁粉苞未吐,金鸦先斸。
换叶移根,宛转风前倚修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