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白昼钩帘望处长,初于眼界了无妨。


坐看云岭埋烟雨,聊借西轩作晚凉。


卷水翔龙方矫矫,转山飞瀑更浪浪。

春信惊催玄腊残,江梅犹带六花蟠。


屠苏饮出冰余冷,组练光浮木末寒。


吹垢岂期风入梦,洗兵自合雨成漙。

山暗秋云,暝鸦接翅啼榕树。
故人何处?一夜溪亭雨。


梦入新凉,只道消残暑。

吴山胜概甲杭州,正旦晴明到上头。


红袖南人簪翡翠,金鞍北客骤骅骝。


丰年似觉春尤好,新岁何为雨不休。

谁遣青天变漏天,人闲无复有平田。


女娲鍊石端何物,子产禜龙未必然。


死徙衔冤终不雪,生存忍饿更堪怜。

何处岸颓漂大树,明朝水落阁平滩。


村民争剪为薪去,万事从前预料难。

踏竿倒挂似飞猱,水长船行拂树梢。


忽讶平途成峻濑,更怜危石没深涛。

一夜水高丈五六,移舟稳傍渔家宿。


矶头浪急上滩难,舟子索钱赛神福。

客路由来但喜晴,山深何况更舟行。


孤篷酒醒三更雨,滴碎愁肠是此声。

竹树环斋馆,真宜听雨声。


不堪终夜急,似欲阻人行。


薄醉眠难熟,多思梦辄惊。

每日看天色,今年厌雨声。


重新六甲换,喜得一朝晴。


疲卒淹穷谷,饥民守坏城。

平地惊胥怒,滔天类鲧湮。


稍低三板水,不活百城人。


已拚过从绝,徒工徙倚频。

蒸渍衣巾醭,拘挛臂膝顽。


老身何足恤,时事自多艰。


井满瓢堪汲,船高树可攀。

眼待稻花看,青苗浸急湍。


万家应恸哭,五月更恒寒。


政尔千仓足,犹云一饭难。

能免尧捐瘠,端由稷播艰。


民生频不竞,世故政相关。


穴蚁移楼杪,田蛙产灶间。

江南梅子雨,骚客古今愁。


岂意连年夏,频妨庶事秋。


为鱼民自痛,食肉尔何忧。

陆走无非水,楼居并是泥。


褰裳难跋涉,执盖困扶携。


国虑白圭壑,城危智伯堤。

波浪冒原田,群鱼不自全。


返常真足怪,行险绝堪怜。


骤作乘时快,遄成失势颠。

夜半观天象,无星定肯晴。


河流兼市没,船势与楼平。


未杀漂摇意,仍添飒洒声。

西湖湖外水,汹涌入城流。


比户升高阁,通衢塞大舟。


学泅儿辈喜,绝爨老夫忧。

今日云霄客,何人禹稷思。


树高堪避溺,稻尽底充饥。


苦口非吾事,衰躯异昔时。

行园似觉褐袍单,拣好梅枝子细看。


节近年年多雨雪,客来草草治杯盘。


故知更事无如老,岂谓交春便不寒。

三桥北畔清湖水,双塔西边晓日楼。


展转愈知吾事拙,因循复作半年留。


海风石首随潮上,梅雨航船入市浮。

山头一寸云,山下一尺雨。


青天在层阴,未用遽披睹。


悬知垄亩间,不著蓑笠御。

黄金北斗高,何似六月雨。


举头看云霄,此秘初未睹。


今晨沛然下,其势莫能御。

一夕骄阳转作霖,梦回凉冷润衣襟。


不愁屋漏床床湿,且喜溪流岸岸深。


千里稻花应秀色,五更桐叶最佳音。

梅雨又时雨,苏州仍秀州。


客行无六月,农事有三秋。


云气深鸿雁,烟波没白鸥。

上山瀑流碍舆行,寺门未入风涛声。


转桥冲跃玉龙横,九天派落千雷霆。


阴崖陡起万佛撑,树不识春何代青。

前年腊月雷电作,今年雷电腊如之。


即开棠杏能几日,欲出龙蛇何所为。


闭阳书成弟子诮,离毕语是门人疑。

祝融朱鞭骑赤兕,砾石蒸波汗欲死。


谁令屏翳走天末,笞双骄龙立海水。


鳌转翻平大陆颠,槎回倒见银河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