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弧光婺彩映薇垣,乍浦陈山紫气团。
偕隐已沾五马禄,倚闾遥问七星峦。
亦知将谂频登屺,为报长歌共考槃。
玺书三出汉明光,共祝冈陵乐未央。
紫诰椿萱双白发,华堂桥梓两金章。
谋贻贾贽勋名旧,燕翼机云翰墨香。

此翁爱我能诗歌,我爱此翁心不他。


儿骑五马不自贵,日飨二簋犹云多。


太守放衙日卓午,却着斑斓学莱舞。

水部风流动禁闱,衮衣持作老莱衣。


天将一老留东海,国有孤臣在少微。


羽客罗浮来凤子,仙书林屋得龙威。

二岳罗浮峙,三门涨海通。


神仙多窟宅,造化在房栊。


大老元姜父,真人是尹雄。

化鹤还丹嶂,骑鲸上碧虚。


一竿遗蠡泽,双屐挂匡庐。


日朗新题碣,云寒旧著书。

政尔生刍隔,将无宿草茸。


孤亭徐孺子,大厦郭林宗。


素旐霜华薄,丹旌露色浓。

东华新剑佩,南楚旧弓裘。


世系蕃高密,乡评重太丘。


经犹传马队,敕已下螭头。

此夕仙槎逝,当年宦辙回。


松犹彭泽抚,木已豫章颓。


献赋名空藉,修文业未摧。

朝朝花底奏瑶琴,横笛那吹折柳音。


戏彩正当迎养日,据鞍偏动壮游心。


十年怀抱荆山玉,一顾风云郭隗金。

红云西北望长安,祖道棠阴散晓寒。


彩笔万人惊倒峡,雄风千里起弹冠。


王程迢递关山月,宦况凄清苜蓿盘。

丽日重轮,祥云五色,噌吰玉殿名传。
紫袍珠勒,偏称少年仙。
最喜重华奕叶,周花甲、刚好蝉联。

掉鞅词坛四十年,凌云赋就正翩翩。
高悬赤帜黄初后,独探玄珠大历前。
绮岁青钱曾入选,白头彩笔更飞骞。
海岳呈珍玉笥开,琅函霞绮自天来。
千金不卖长门赋,片语能兼邺下才。
玉屑金声蜚丽藻,锦心绣口妙新裁。
开门三尺没空阶,欲问袁安愿又乖。
自是雪深堪葬骨,更无馀地著吾侪。
火宅初离望转奢,何人等与白牛车。
卢公传法灯千燄,庞老齐眉佛一家。
曾嘱王臣山上会,新开龙藏海东涯。
吾师曲江归,啧啧李瀛海。
博硕复魁奇,旷达饶文采。
燕赵系相思,余心久属乃。
关河迢递思无穷,落照苍茫望未通。
金阙日淹周柱史,碧山云老汉芝翁。
烟开青鸟揖金母,筹徙沧溟礼木公。
瀛海仙,来九天,手挽白鹿秋风前。
童颜鹤发不知年,五云奇觏欣何缘。
沧溟会见归神筹,相寻今古良有由。
凉飙西下吹洪涛,秋空怒卷云山高。
紫霞绿雾从游遨,金银台畔追仙曹。
醉指三山看海屋,此中筹算原于穆。
君家乐事偏,秀色满林泉。
石干方遒上,新条更蔚然。
连根椿并茂,仰荫桂争妍。
双辉日月正高悬,梁孟齐眉亦后先。
灵椿一株尚未老,丹桂五色相鲜妍。
欲倩辋川进图画,聊向诗中传画意。
名宿瑶编著爱吟,西充公暇韵同琴。
频摹止水青云句,总见甘棠膏雨心。
贼殪凤山舒浩气,忠书纪庙寓言箴。
搜罗遗草缮芸篇,锦绣堆成制锦年。
不对玉冰怀凛凛,焉能弓冶意拳拳。
循声震叠优文献,惠政沾濡遍蜀燕。
漫道心伤昔岭边,苍穹端底慰英贤。
忠魂已着花溪岸,义像常留武庙前。
爵锡簪缨垂百代,名彰彝鼎列千年。
长材岂与数争衡,盘错翻因利器生。
三载焦劳筹国饷,一朝仓卒陷番营。
直将劲节还天地,不肯全躯负圣明。
忠魂今尚在,漫道死无传。
浩气冲巴月,丹心映蜀天。
名犹惊众畔,义岂愧前贤。
利器锋才试,争推吏治优。
惠偕风万里,明并月三秋。
已奏龚黄业,还担禹稷愁。
杰人将震世,岂止见闻多。
德拟金陶鍊,行如玉琢磨。
辞坛雄一帜,文阵破三科。
支粮闻寇急,御不藉同行。
气并巫山壮,戈随蜀月横。
挺身图报效,抛死计澄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