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铃斋偪仄未销忧,暇日聊为帢帻游。


乔木中间藏古寺,篮舆直上得名流。


岂无云水连孤屿,亦有山林望一州。

寸碧倚苍旻,孤城俯可吞。


人行平木杪,帆去入云根。


月榻留僧梦,风松吊鹤魂。

小澜不整。
是当日、流杯佳境。
翠茵偎冷。

一江贯万山,双塔抵层汉。


我来蹑胜游,寒日已过半。


夕阳满孤村,潮势吞两岸。

逆水游鲲去不回,两鬐插背尚崔嵬。


月将塔影和峰转,风作潮花入寺来。


星斗四垂双阙壮,乾坤一览八窗开。

皇华真人游海东,云行急疾去若风。


蜺旌羽节追不及,飘飖双帻堕碧空。


六丁六甲不得取,化作两峰撑青红。

天将秋露沐云鬟,故遣松巅鹤势盘。


诗客惟看半江月,不知一半在阑干。

北山自负任翻句,多少诗人阁笔休。


戎挟两峰怀袖去,并它句子一时收。

晓行风露清,夹径草虫鸣。


虎近常行市,鸡啼早出城。


路长终是到,世险自难平。

好句联翩见未曾,品题今日欠钟嵘。
登临自有江山助,岂是胸中不得平。
名缰局促祇怀惭,飘忽熙春月过三。
矫首白云千里外,此心无日不江南。
朝来爽气冠曾丘,急雨惊风正麦秋。
要得云轩聊放目,何妨松径暂低头。
两鳌赑屃随西行,势欲吸尽西江清。
是谁缭以千丈城,欲去不去岂不灵。
化为青山镇东溟,首冠窣堵双峥嵘。
四十年前戴此巾,几回清梦隔风尘。
谁知道路闲边目,还看山林病后身。
蓬岛客参诸老社,曲江图入九峰春。
巾山何亭亭,拔地蹲中城。
苍龙擢双角,盘空斗孤撑。
崇雉俨环抱,兼如在涤牲。
两峰争起入云层,半属虚空半属僧。
斜日满山人到少,任蕃去后我来登。
数级崔嵬万木中,最堪影势似难同。
栏杆夜压江心月,铃铎秋摇岳顶风。
重叠画檐遮世界,稀疏清磬彻虚空。
崒嵂双峰著此身,危巅夜半见朝暾。
天低古塔参云阙,江送寒潮落海门。
帢帻风高仙已去,翠微僧老鹤长存。
双峰遥湿处,少顷雨声稠。
野鼠行诗卷,山禽掠酒筹。
海天先得暮,江月只宜秋。
两峰高并玉珑松,绝顶浮图插暮空。
飞雨入帘烟树暝,半天灯火幻疏红。
曲槛小栏干,登临咫尺间。
望随流水远,高共白云闲。
亭柏僧归路,江枫客渡湾。
石磴行崎曲,缘云入翠微。
山寒惊岁晚,渚绿认春归。
绝境为谁设,清欢如此稀。
角逐东来几巨鳌,化为奠位两山高。
江枫作意红千叠,野水何心绿一遭。
露洗松巅沈晓籁,霜明天际察秋毫。
昔人亭榭久荒残,今复高轩峙翠峦。
眺望可周千里景,宴游非止一时欢。
楼台远近看如画,日月高低转似丸。
胜景更新数步间,北山游得对巑岏。
凭阑愈觉双峰峻,极目无涯六幕宽。
特出喧卑资旷达,所临高远壮游盘。
光明台畔旧曾逢,何自飞来碧海东。
未问眼根齐等级,要先心地证圆通。
八还究竟千光合,四面回旋一视同。
司马胸中著云梦,杜陵眼底盖乾坤。
吾衰不复论兹事,饱看孤帆落远村。
凌虚云磴陟崔嵬,轩槛仍从绝顶开。
邑屋万家迷向背,江流三面自萦回。
金山每恨波涛阻,星石曾登培塿来。
环走层冈马脱鞿,两峰平地玉颀颀。
南临澥岛金鳌涌,东望丛祠白鹤飞。
日出市声朝雾散,云沈海气暮潮归。
胜地藏东越,严城耸二岑。
万灯迎日早,孤磬出云深。
雪霁茗初试,雨涵山半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