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日午风高新雨晴,残花飞絮两轻轻。
垂鞭缓辔饶闲望,时复林间布谷鸣。
雨映寒空半有无,重楼闲上倚城隅。
浅深山色高低树,一片江南水墨图。
竟日断青山,云根于何植。
弥空绝飞云,雨意于何测。
旷野落平荒,纵有难遽识。
雨脚千山纷欲生,悠然一水漠相迎。
春深易令云施色,昼永初从晚出清。
天以农忙应有意,人于客久漫添情。
冲寒时一望,春色有无中。
只为枝头艳,尤怜地上红。
愁心归片片,烟景欲蒙蒙。
细雨浥韶光,丝丝天外扬。
抽添生意急,点注化工忙。
入夜无声远,行春有脚长。
爱花犹欲死,花落复何如。
物色虽从减,春光那可虚。
阑珊歌舞外,凄断啸吟馀。
所畏落花风,新愁出旧丛。
微吟啼鸟并,久对俗人空。
谁使伤心绿,平分断脸红。
花从别院开,春入我门来。
风引脂分片,雨迎绛著苔。
游丝随意惹,芳草断肠催。
载酒凫鸥静不猜,谢家群从故多才。
沿堤竹树参差发,隔坞芙蓉烂漫开。
晚色拖烟笼远寺,秋光含雨湿平台。
堤树枝条老更成,岂容他处夏阴清。
东风不惜吹芳草,绿满鹅儿燕子情。
倭缬帘垂柳外楼,靓妆微露玉搔头。
承平气象应如此,忆杀金明水殿游。
清明才过雨连风,着色湖山便面中。
草上踏青人自出,舣船无地不飞红。
非是天悭一日晴,晦明多态属诗人。
云翻画样烘蒙墨,波卷纹头起突银。
昨日持三白,今朝解八支。
聊为犀首饮,尽笑虎头痴。
冠履从来懒,杯铛且自持。
倚棹乘凉秋气催,谁移雀驾向阳台?
行云不管填河事,神女疑因乞巧来。
雨散水天仍浩荡,杯摇星月共徘徊。
池中锦石清堪掇,岂似昆明有劫灰。
风急松涛满古城,感时临眺若为情。
黑云只合催诗赋,微雨那能洗甲兵。
岭外山川多旧垒,楼头笳鼓入边声。
百雉雄城象郡开,凭高吊古共徘徊。
烟深八桂迷秦树,草暗三江失汉台。
庄叟逍遥空说海,颜碑剥落半藏苔。
庭阴坠叶,楼外断鸿,振触武林前事。
七载离鸾,梦冷蕙炉烟细。
凝睇,枉思量月没教星替。
山中秋色半阴晴,上相肩舆许并行。
别有岁年悲短发,老无文墨愧诸生。
细谈旧事兼新事,遥听松声共水声。
冲云重作草堂游,庭树青黄湿未收。
子美有灵终恋蜀,孔明无计为安刘。
何须往事千年恨,自爱长江万里流。
五两风高江上秋,粤南使客木绵裘。
望云举酒思京阙,对雨裁诗倚柂楼。
燕语樯头催去棹,马行果下待归驺。
烟重雨尤寒,风销日未干。
江湖浮绿净,岩岫列青攒。
懒出空穿履,宜归且钓竿。
撷艾属芳筵,林亭景气鲜。
蒲觞开石径,桂楫想江天。
细葛凉风袭,高槐片雨悬。
春院雨沉沉,春愁带夕阴。
更堪丝与竹,并起度前林。
吹作玉堂引,弹为关陇吟。
答答羞人娇面躲。
妆促嫦娥吟烛堕。
团圆话别尽今年,脂粉涴。
灯火千门竞是日,出户黄昏云抹漆。
夜光乘闇何处投,冷淡行人怅如失。
明朝风清天动色,云阴初若龟兆坼。
迎宵山吐月,不受寸云吞。
看影筛林杪,移尊藉石根。
参差明梵刹,一二数烟村。
凭高情不浅,尽日倚胡床。
云散他山雨,风来古殿香。
一川横晚照,重阁枕秋光。
轻阴小雨夜连晨,中使传呼散紫宸。
天气薰蒸疑作暑,风光回转欲留春。
班分辇道花迎佩,仗出宫墙柳映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