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梵钟寒彻。
洗尘微暂阁,晚吹还掣。
背细草、闲语斜阳,早魂断燕飞,那时归妾。

浮湘孤月下灵渠,牢落残魂伴索居。


庚子日斜闻野鸟,端阳沙淈见江鱼。


天高未敢重相问,年少何劳更上书。

汉道犹全盛,君为痛哭书。


少年方志大,前席岂恩疏。


赋鵩悲时外,怀沙吊古馀。

满城车马此堂闲,招隐真堪赋小山。


花竹四时春不断,琴书列屋昼常关。


开尊又喜逢青眼,携手还思弄碧潺。

光禄当年此卜居,今来门径已萧疏。


伶仃嗣子无归计,寂寞孤孙解读书。


只有青山埋白骨,谁将絮酒奠荒墟?


升沉世事终难定,漫说穷乡好结庐。

不语凄凉无限情,荒阶行尽又重行。
昔年住此何人在,满地槐花秋草生。
交臂多相共,风流忆此人。
海翻移里巷,书蠹积埃尘。
奉佛栖禅久,辞官上疏频。
此日终南道,春风动物华。
云连千陇麦,霞烂一川花。
林杪穿驯鹤,池塘沸乱蛙。
夔州之山皆入云,夔女寝陋男不文。
山川历历应如旧,昭君屈平犹荒村。
三百篇后无继者,始作离骚绍风雅。
彦伦门外旧城墙,雉堞崩销草木荒。
人物已成尘土去,风烟犹与岁时长。
绿衫科第何曾贵,白发诗书不可常。
松风百步到灵阳,千古风流忆长房。
竹杖化龙无处觅,空馀陂水绕堤长。
太湖三万六千顷,一代高贤独此翁。
故宅有僧茶灶在,荒池无主鸭阑空。
松陵唱和知谁再,茅屋襟期与我同。
家同萍梗定何时,空负柴桑掩柳丝。
未雨拙鸠怜有妇,在阴鸣鹤已无儿。
道从得丧知深浅,梦亦艰难出乱离。
清漪匝匝绕横塘,山阁常闻见暯光。
别酒月生潮欲满,仙踪馀有杜兰香。
平生汪吏部,寂寞见心期。
剩对陶公宅,谁营孺子祠。
疏松犹磊落,秋菊少华滋。
湖上清光泛绿漪,冲虚观里读残碑。
瑶台人去空留像,铁井云深好对谁。
眼底何年看瑞草,心中无地种交梨。
衰柳残堤锁夕阳,行人犹忆卧龙岗。
半犁烟雨长吟处,万古乾坤一草堂。
夜月有时归鹤氅,秋风无复莅戎行。
眼前非复旧青徐,千载琅琊有故居。
歌舞漫悲漳水雀,风云犹忆汉江鱼。
隆中未竟生前略,箧里空藏去后书。
万里风尘染赭黄,遥从炎海望钱塘。
鸦啼晓日樵苏集,花笑春风辇路荒。
鄂国有灵馀草木,思陵无策失苞桑。
书堂空榜旧时题,教伎楼倾久阙梯。
树绕假山藏石穴,水侵枯柳卧池堤。
日斜每见居人祭,月暗如闻野鵩啼。
惨澹君王去国,风流司马无家。
歌扇舞衣行乐地,只馀衰柳栖鸦。
赢得名传乐部,春灯燕子桃花。
此地曾闻吊屈来,城西故宅尚崔巍。
最难年少能忧国,未有公卿不忌才。
痛哭只馀三策在,孤忠直接九歌哀。
题诗武库至豪雄,变法君臣意所同。
琴瑟不调原可换,兰莸未别自难终。
推公贤愎惟迂叟,叹世因循有晦翁。
因山盛启浮屠舍,遗像仍留内史祠。
笔冢近应为塔冢,墨池今已作莲池。
书楼观在人随远,兰渚亭存世几移。
颓城百战后,荒宅四邻通。
将军树已折,步兵途转穷。
吹台有山鸟,歌庭聒野虫。
笑拍阑干喜共临,元龙豪气冠于今。
山云拥树天开画,野鸟呼晴客醉吟。
春老花飞频点砚,夜长松韵当鸣琴。
北园之东隅,数株桃与李。
上有黄落实,下有罗生绮。
金窗绣户绿珠楼,万草千花矗晴绮。
祥兴驻跸旧行宫,献粟军前表素衷。
泪洒碙州成往事,歌传信国说流风。
一星争瞰少微碧,三月先炎荔火红。
身没南荒雨露赊,朱门空锁旧繁华。
池塘凿就方通水,桃杏栽成未见花。
异代图书藏几箧,倾城罗绮散谁家。
旧说巫咸已上天,楚人歌里亦千年。
相传住处今何在?
一座青山县郭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