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自失云桥路,空伤烟树林。


天骄犹射月,青犊未成禽。


尚怯矛头米,空横柱后簪。

兵气缠沧海,斜阳入暮林。


魂伤春落絮,泪湿晚啼禽。


只有衣成结,浑无发受簪。

使君占吏师,老手便治剧。


论功饮无何,课最上殊绩。


人言神爵中,有此二千石。

少日无心佩紫囊,一生裘葛是衣裳。


但知野服寻山便,不学唐装又晋装。

青裘短袂瘦躯长,拄杖横担古锦囊。


变尽形容人不识,家僮应怪贺知章。

秋风吹汝箨兮飞,拾向空林尚未稀。


汉氏峨峨冠制在,湘灵点点泪痕非。


坚贞更有龙钟节,肃爽偏宜凤葛衣。

添修五凤楼台手,华严见来弹指。
曲径转东风,似珠穿灵蚁。
珑玲窗四启。

晦庵呼我住山南,五老人知百不堪。


极目无穷江渺渺,满头归去雪毵毵。


吾生只可龟藏六,世事何如狙赋三。

涛园佳话吾能说,还合题名作沈亭。


海上月华连夜白,天涯草色为谁青?


偶收弃地成奇境,尽借群山作画屏。


他日五羊图故事,也应添写少微星。

清源注长波,萦回十里内。


泓澄鉴群物,杂细分毛介。


旱岁未尝减,隆冬方可爱。

酽寒城郭花如睡,连宵但闻凄雨。
旧箔飘镫,新泥殢屐,缥缈空山春绪。
寻鸥路阻。

轻薄筝尘,零乱钿粉,当筵恨压眉小。
密绪连环,清吭掩扇,凄隔秦天缥缈。
蕃马屏风,有暗月、窥人偷照。

筑榭因高柳,疏泉激浅沙。


登临容展席,游泛足浮槎。


露碗涵醇醴,冰盘饷美瓜。

六朝形势会层轩,前俯苍洲却践山。


二水中分鉴澄澈,万峰离立翠回环。


古人遗赏兴亡外,良守来居仁智间。

朝廷入忘返,山林往不还。


念无高世姿,聊处可否间。


筑基仿崔巍,鞭石轻险艰。

张翁垂白须,扶病过我庐。


向无俗客至,适慰幽人居。


酌此瓢中泉,振兹架上书。

谁谓山水秀,忽登君子堂。


乃知仁智乐,不与冠盖妨。


浓霭万叠碧,悬流百寻长。

吏隐由来事,郊居故自宜。


池台随意定,泉石象天为。


珍树移时语,清风竟日棋。

菡萏千枝发,池塘五月秋。


香繁初过雨,影密欲藏舟。


鱼跃知琴乐,鸥飞为客留。

幽池旧徒涉,春涨得新桥。


自恨济川小,欣忘渡水遥。


中流横螮蝀,别径会渔樵。

逍遥不期远,趣足外嚣尘。


谁谓持斧客,翻同高卧人。


江芦烟叶重,岩菊露香匀。

独怜不见竹坡翁,慕竹楼高月已空。


欲点山茅照西所,一瓢无计引春风。

忽然土木见经纶,岭海于今一使君。


忙杀多年簿书手,可能谈笑起斯文。

海边西望海云遮,何处怀沙不见沙。


壁上画图君试看,冷香今日落谁家。

吴充远示林屋诗,读之使我兴飞越。


沾沾欲度骅骝前,不减观潮诵枚发。


章生近投诗百篇,敏而好学吾所怜。

相逢今雨大堤头,梵刹丹青暮霭流。


赫奕家声曾御李,飞扬门阀旧封留。


何须铁骑桑干战,暂解金鱼杜曲游。

金銮西畔玉堂深,凤沼云泉滴暗琴。


巳藉典谟开骏业,更留烟月寄闲心。


池栽修竹藏莺语,亭覆荒碑见藓侵。

偶锄荒圯得清深,更置芸编对素琴。


凉吹泻轩翻竹韵,朝阳临砌捧葵心。


高依凤阙知天近,净扫蛩阶与月侵。

病馀秋思动,对月几吴吟。


江上多莼菜,山中有橘林。


感因为客久,情岂在交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