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治乱兴衰甚可嗟,徒怜水调诉荣华。


开元盛事今何在,尚有霓裳寄此花。

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
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
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

中兴天子开贤科,笼络英俊归网罗。


此科久废习者少,应诏正恐人未多。


君家三世五制举,名与嵩华争嵯峨。

年逾六十我何堪,心曲因君得纵谈。


阅史旧尝疑夏五,参禅今遂荐前三。


饮阑却怪清樽恶,饥甚犹怜粝食甘。

院落青和昼漏长,曲栏高槛倚新妆。


未饶玉蕊来仙女,那羡莲花似阿郎。


遣兴勉从吾辈在,追欢难入少年场。

水满陂塘麦满村,路逢田父和长言。


题诗懒作蝇头字,贳酒愁看犊鼻裈。


芳草藉青迷野径,远山横翠入柴门。

燕子飞来,当公世、五伦销歇。
掷诏纸、麻衣抗辩,义声霆烈。
秘殿烟红龙失水,金川箭黑蟆吞月。

减却濠沟厚却城,散如丝忽聚如京。


夜兼风势千江立,晓借林花万象荣。


恃我柴门高卧稳,敌君竹阁醉吟清。

大忠先信友,吾复见先生。
不为文皇地,宁知靖难兵。
区区遗墨在,落落喻溪情。
绝学吾乡重,孤忠异代存。
丰姿留想像,瞻捧肃蘋蘩。
忆昔回天步,灾躔切帝阍。
西山天下大师墓,东海读书种子祠。
一代君臣生死际,百年南北废兴时。
口中木石衔精卫,身后文章替左司。
仆于执事别十馀年。
其间情慕之浅深,书问之达否,曰事之细者耳,姑置之不足道也。
惟执事之身,系天下之望。
燕歌一夜满都城,大内罘罳火彻明。
无复看书延侍讲,仍传天语劳先生。
两朝事往君恩在,十族烟销诏草成。
方先生,性正直。
靖国难,躬戮力。
族不辞,死何惜?剖吾心,割吾舌。
含泪高歌授命辞,下山草木有余悲。
复登杰阁一凭眺,谁似长江无尽时。
万壑秋声尽萧瑟,孤峰日色未迷离。
建康郭外万山合,木末一亭依太清。
老子间游多古意,大忠余愤作江声。
春秋事不部家国,师友伦原共死生。
景隆误国千秋臭,正学旌闾十族香。
万子万孙天已定,那容公再辅成王。
大书燕篡表臣忠,如雪麻衣染血红。
高煦后来家法肖,九原含笑问周公。
匿孤闻县幕,收骨有将军。
禁密趣烹客,心枯绝命文。
泪痕台北土,魂梦海东云。
白马魂空结,朱蛇谶岂真。
九重原叔侄,一死自君臣。
鼎镬当年事,蒸尝异代人。
寂寂荒祠野霭昏,萧萧残碣倚松根。
金川门又成亡国,石子冈偏欲断魂。
昔日麻衣惭叔父,于今青草失王孙。
诸公名姓榜朝堂,赏格初行事可伤。
紫气黄旗行已矣,绣裳丹扆转荒唐。
空多劝表传三让,只少颁书草十行。
一纸徵书降紫泥,奉天门下奏华芝。
齐贤名噪才难老,贾谊年轻策已奇。
高庙有灵储用日,微臣无命际危时。
仁虎仁虎来何奇,浙东台州人见之。
恨杀年年燕子来,春风不放野棠开。
董狐笔是苌弘血,碧渗堂阴绣作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