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柔条长叶压低篱,浅白轻黄映水涯。


为问采桑南陌女,何如堤畔卖花儿。

傍晚渔舟隐苇芦,得鱼堤上向人呼。


换来共作黄丝鲙,何必秋风羡入吴。

仙洞寻芳绕曲溪,百花丛处乱高低。


闻歌似在花间语,不是桃源路亦迷。

蕉林枫树隐人家,两岸庭畦半种茶。


小妇提筐行处掇,归舟犹带夕阳斜。

里社村醪共唱酬,轻风微雨亦绸缪。


与君朝夕平原饮,何似推篷竟日游。

藤萝高掩竹间门,避暑相从更避喧。


郭里青山围近屋,望中烟树远成村。


谈因醉剧纵横出,交以情真肮脏存。

新开莲社粤台东,授简词人赋并工。


竹下弟兄何处隔,天涯朋旧一尊同。


露华恍自疏桐落,山色疑窥夕照中。

月明秋水镜湖深,十里溪松向晚吟。


满目烟霞难应接,归途休讶是山阴。

澹荡浮光倚槛生,偶乘芳节振长缨。


游兼文酒还诸彦,兴入烟霞是旧盟。


荔子珠悬江树转,兰桡龙划海潮行。

皛皛寒潮拥万灵,中流箫鼓此扬舲。


人龙旧认云边紫,句草今看梦后青。


入座微阳开岛屿,振衣繁吹□郊坰。

古木空山秋思哀,相逢佳节此登台。


孤城晴旭虚窗入,万壑寒云隔座来。


短发帽从风际落,疏篱花及斝边开。

碧树明秋霭,清飙度晚钟。


回流彯组练,列嶂削芙蓉。


渔唱纷堪引,鸥盟浩欲从。

《尚书》未百篇,《春秋》疑断烂。
列史志艺文,分卷本亿万。


传之千百年,存世不及半。

烘日匀风,春光着人轻茜。
绣草路、泥香成片。
觅谁侬,和笑走,弓鞋初倦。

满天飞絮,正夏初临也,晴和时节。
嘶断玉骢斜照里,乱扑银鞍如雪。
竹粉新含,蜂黄渐褪,巧剪雏莺舌。

一叶孤舟,忆昨宵帆缓,才到桐庐。
今朝浮白相赏,不舆家殊。
呼庐豪快,严觞政、杯斝难疏。

重阳连袂眺高台,雨歇平山景物开。


楼阁参差排地起,峰峦突兀渡江来。


白云端为秋卿驻,肃气还因使节回。

景物探幽邃,风光解送迎。


林峦多变态,登眺屡移情。


南北身无定,欢娱感易生。

飞阁淩霄起,登临入望宽。


江声流槛外,山色扑檐端。


时序清秋晚,风霜白日寒。

入门披竹露,觅胜信芒鞋。


瑶草潜幽涧,山花坠古厓。


烟霞如有待,樵牧且相偕。

舍舟登彼岸,策杖踏秋原。


苔滑欹桥路,云生古寺门。


溪山娱老性,尊斝就名园。

肩舆出近郭,引缆赴遥岑。


兴发淩虚棹,心清浴水禽。


岸沙疏雨润,村路白云深。

嶙峋危阁插天奇,望眼欣逢佳节时。


烟树万家村落远,秋山一带翠痕披。


龙山豪放参军酒,蓝水悲歌工部诗。

又过松堂索煮茶,依然此日醉君家。


百年几度三春柳,两屐何堪双鬓华。


旧雨不来窗外雁,东风无恙砌前花。

翠合峰峦万叶稠,云擎佛屋出岩幽。


秋光不到庭阴树,晓日先明竹外楼。


户牖高低分世界,川原远近失汀洲。

游轮走朱盖飞碧,路如羊肠山虎脊。


奇观多似九牛毛,尘服轻于一狐腋。


禅房借枕空函丈,野磴榰筇座盈尺。

春江晓鼓收更鼍,笋舆催上西城坡。


嵩阳散人蓝田吏,紫髯参军三语罗。


机云兄弟更奇绝,杖藜杂沓行逶迤。

老怀不知春,但爱远峰碧。


乘高恣遐观,未快双目击。


稍为松根坐,遂与参井逼。

涉秋苦多阴,婵娟喜见乍。


天巧竟作难,借此三五夜。


屯云滃四面,如骛俗士驾。

柳长沙白草离离,万物东南渐絜齐。


自折桃花玩春水,人生修短总成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