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雨影含明月,幽幽万竹中。


未悬秋汉上,犹与白云同。


气冷先成水,光微亦畏风。

灯影摇黄叶,楼阴压白云。


风来山雨合,日出水烟分。


兰暗香无定,松高响不闻。

磴道交烟竹,阴阴扫不开。


人惟盘石坐,客是白鸥来。


叶尽山无影,花多水有苔。

香好烟多紫,花寒色更红。


书成秋爽后,梦尽水流中。


喜客惟山鹊,愁人是草虫。

静去忘朝暮,庭空一叶惊。


香焚消雨气,笔落起秋声。


林鸟欲无语,山花安用名。

秋声犹未起,暮气已生寒。


一叶梦中落,片云衣上乾。


无才从寂寞,不义亦艰难。

莺啼山雨歇,前川绿正繁。


人家在深树,鸡犬尽无喧。


澹澹流水意,依依田父言。

空蒙山翠湿乌纱,逗密穿深一径斜。


谁画秋厓满头雪,石坛倚竹看梅花。

竹屋无人肯见过,寒云自傍钓船多。


老仙更在云深处,奈此春山野水何。

同时乞得杏花栽,一样高低一处裁。


自是春风不齐整,半零落尽半胚胎。

吟入梅花倚树腰,不知声撼雪飘飘。


山翁只道春无力,半日黏须未肯消。

兰未曾芽柳未丝,是渠春早是春迟。


草塘寻见春风处,问讯如何自不知。

竹边门自不须关,留与山云共往还。


芳草初齐梅点点,绿丝茸地鹿胎斑。

群峰西南起还伏,湖上丹丘立于独。


神仙寓迹山水间,不在幽深在清淑。


松潭水暖龙欲起,蕙帐人空鹤自宿。

望得招提见,程犹半日间。


马嘶曾到处,仆指未行山。


风递松声远,云连草色闲。

江上春山远,山下暮云长。
相留相送,时见双燕语风樯。
满目飞花万点,回首故人千里,把酒沃愁肠。

扁舟溪上数来过,白发残春奈我何!


柳絮如烟迷晓浦,杏花飞雪点春波。


林扉有客图丘壑,石室何人带女萝。


欲和华山高隐曲,羁愁悽断不成歌。

董生留我子云亭,画尽春山酒未醒。


赠与侯家金屋里,美人筵上斗眉青。

寂历青山静赏机,野情那似宦情微。


抱琴欲渡湘江去,云暗苍梧雨欲飞。

山顶春泉带雨香,数声啼鸟近壶觞。


遥怜曲水兰亭下,寥落风流野草长。

淑候媚川石,初景澹林霏。


扶藤循石坂,杨柳共依依。


朱弦卧行襆,随往抱希微。

小艇出横塘,西山晓气苍。


水车辛苦妇,山轿冶游郎。


麦响家家碓,茶提处处筐。

奇礓巑岏倚秋江,俗眼过几多所忽。


风霜锻鍊愈坚重,怒浪喷激不可没。


富春山人好尚古,见此便以作吾物。

冈原草木秀,溪谷云霞媚。


君笔谁所传,独解吐和气。

阳和潜发荡寒阴,便使川原景象深。


入户风泉声沥沥,当轩云岫影沈沈。


残云带雨轻飘雪,嫩柳含烟小绽金。

松灯照梦梦归迟,兀兀行藏说向谁。


到眼碧峰看不厌,满头白发欲何之。


别山知有还山约,在世难忘出世期。

红尘白日分交驰,青山绿水遥相思。


年几七十人未归,高才疾足先得之。


昨宵稳卧鹅潭上,梦入崆峒自来往。

山以富春名,春山富现成。


断金卑梓泽,介石薄连城。


姜桂堪调鼎,芝兰自荐馨。

入林见修竹,竹色何苍苍。


旧是乌衣地,今为讲学堂。


谷风洞虚牖,山月照禅床。

貌许麟图在阁,声从鹤野闻皋。


中兴日月千载,万古云霄一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