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贡院初开阁,春阴独倚栏。


柳边千舰聚,花里万家残。


风雨江声壮,兵戈地色寒。

半似羞人半忍寒,风和时拂玉栏干。


门前不见归轩迹,强把花枝冷笑看。

东风初拂柳花飞,旧垒新梁几夕晖。


白玉横钗留影住,乌衣深巷见人稀。


掌中妙舞何时入,塞外风尘及早归。

江舟二月伴梅开,征马旬朝逐杏来。


疲路尚馀千里在,孤怀复向数峰堆。


山童未称深春色,地古还兴旷士哀。

出郭暄欲暑,涉林清自秋。


步随目力高,身与山气浮。


飞来辛夷花,拾得莲叶舟。

二毛羁旅尚迷津,万井莺花雨后春。


宫阙参差当晚日,山河迤逦静纤尘。


和风醉里承恩客,芳草归时失意人。

西望北高峰,南瞻东海水。


不是登吴山,那知春万里。

杳杳尽寒色,乘高望更迷。


晓晴山气上,春涨野桥低。


幽鸟啼无伴,闲花发欲齐。

化外红云压酒旗,城南村落到人稀。


台荒小径通僧寺,草绿微香染客衣。


曲水未同鸥鹭集,羽觞还学凤凰飞。

御苑春光变柳条,帝城烟树望中遥。


登台人载青莲笔,招凤谁吹白玉箫?


藉草流觞宜令节,落花啼鸟叹前朝。


兰舟江上知多少,二水三山未寂寥。

王孙愁见草萋萋,客里逢春意转迷。


几处艺兰依浅浦,谁家拾翠上平堤。


荒台旧苑孤烟外,流水闲云野日西。

多情每笑无酬处,独上高楼望远空。


细雨自零春岸迥,斜风偏送柳条东。


百年暗逐江篱暮,万事销归山槿红。

山暖锦云香,江晴翠黛光。


烟林交翡翠,风槛舞鸳鸯。


路转川原迥,潮通浦溆长。

荒城人散草如烟,豺虎西来望市廛。


肠断城南望城北,春深无计得归田。

使者徵兵去,居民避地回。


南风犹鼓角,北岸自楼台。


白水晴云动,青山暮雨来。

湖亭东极望,远棹不须回。


遍草新潮落,连天众雁来。


芦洲残照尽,云障积烟开。

五凤楼南望洛阳,龙门回合抱苍苍。


受朝前殿云霞暖,封岳行宫草木香。


四海为家知德盛,二京有宅卜年长。

宛宛如丝柳,含黄一望新。


未成沟上暗,且向日边春。


袅娜方遮水,低迷欲醉人。

无端溪上看兰桡,又是东风断柳条。


双鬓多于愁里镊,四时须向醉中销。


行人骏马嘶香陌,独我残阳倚野桥。

洛阳春霁绝尘埃,嵩少烟岚画障开。


草色花光惹襟袖,箫声歌响隔楼台。


人心便觉闲多少,马足方知倦往来。

故国东归泽国遥,曲江晴望忆渔樵。


都缘北阙春先到,不是南山雪易消。


瑞影玉楼开组绣,欢声丹禁奏云韶。

蓟门春望春冥冥,黄鹂交坐啼不醒。


尊前杨柳洒人绿,江上蘼芜愁自青。


楚人瑶瑟怨湘雨,汉室渔竿垂客星。

闻道春可怜,春今竟何许。


石竹万家烟,海棠三月雨。

辟掠闲愁自不干,因春成老亦看看。


花枝本自能时样,燕子从前有岁寒。


酒著酡颜衰似健,杖扶沙步雨犹乾。

年于鬓发最相干,又作新正一再看。


懒共燕泥烘午霁,吟随莺树涩朝寒。


馀生已分千人后,燥吻犹须百榼乾。

独寻春色上高台,三月皇州驾未回。


几处松筠烧后死,谁家桃李乱中开。


奸邪用法原非法,唱和求才不是才。

柳屿芦汀帆数舟,燕南今似五湖秋。


楼头一望春波细,谁信风尘古鄚州。

拥树归云拂槛来,楼头暑意渐恢台。


惊看丽句传金薤,不见高轩破碧苔。


望水只今长把臂,论文何日更衔杯。

古寺兴衰莫问天,残僧饱饭且安眠。


却嫌江吏如商妇,惯抱琵琶过别船。

芳树成阴水接天,菰蒋深处白鸥眠。

江桥无恙词人少,但见斜阳送去船。